您將感動我一生
——讀《韓江柳文集》(二、三、四卷)有感
周明軍
記得那是2014年7月21日上午,我參加了懷化市詩詞楹聯家協會在市物價局會議室舉辦的詩詞創作培訓會議上,市詩協副會長兼秘書長毛墀芳先生介紹了為我們講課的新加坡歸國華僑陳圖淵老師,說他高齡80大壽,身體健康,精神矍鑠,目前任全球漢詩總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在詩詞創作上著作等身,集大成者。陳老在會上講了“三新一忌”的寫詩原則以及他在懷化40年的生活經歷。在《文集》之四的最后一頁中,著名作家熊雪為陳老寫的《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代跋)中寫道:
當我就要完成本書最后一篇文稿的校對時,正好收到湖南讀者周明軍先生的來信。他說:我愛讀韓江柳文集,因為它是新時代的產物,它的人文精神引起讀者共鳴,讀來有一種快感。作者所選的典型事例,高超的表現手法,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情思,象這樣的文章實屬少見,值得珍惜……
熊雪是位全國著名女作家,我理解她用我給陳老信中的話作為她文中的結尾,她是借我的嘴說出對陳老文章的熱愛和好評。其實我此后在與陳老的交往中,這些話還遠遠不止地說出陳老的好來,因為,我在陳老的身上,在陳老的言談來信里,在陳老的文章著作里,讀出了陳老獨特的人格魅力和八十年風雨人生的大徹大悟,這遠不是兩個字“謝謝”而能表達出的感激之情了。
文集之二是當下文壇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
從序言中得知,陳圖淵老師少年時期從異國他鄉回到了唐代文人韓愈治鱷的故鄉——廣東省潮州市韓江邊上,青年時期又從韓江奔赴祖國各地,先后參加了抗美援朝并立功多次,復原后深造于湖南師大中文系,畢業后從事高中文史教師多年,他曾在我們懷化生活了長達四十余年。如1954年9月,20多歲的他從解放軍41軍轉業到安江的團黔陽地委工作,10年后調往洪江一中,1975年又調到懷化鐵中教書,他一生寶貴的40年獻給了五溪大地。后來他于1994年退休后來到了深圳,潛心古詩詞的研究和創作,任深圳市藝術學校系古典文學教授,現在全球漢詩總會任職,并任會刊《寰球詩聲》主編20多年至今。是世界華文作家協會會員,新加坡詩社名譽會長,馬來西亞詩詞研究總會顧問,并擔任中國20多個省市詩詞社團榮譽會長職務。出版了詩詞專著和散文集多部。
品讀《韓江柳文集》之二后,心靈搖蕩震撼不已,總覺得這本書收錄的共七輯48篇美文,是那么親切,那么輕松,那么富有詩意,那么生動形象;毫不概念,毫不枯燥,具有詩的質地;仿佛親臨其境,親身經歷。如《妖妖妖散記》,說的是1968年1月11日(諧音妖妖妖),作者被學生半夜抓去造反派司令部,逼問他從衣柜里搜出的“十根領帶為什么竟然沒有一根是紅色的?”,“是仇恨紅色政權的鐵證”,造反的紅衛兵將手榴彈的導火線打開高高舉起,差一點要了整屋子里人的生命,后來那個打開手榴彈的紅衛兵小將,終于真的死在用手榴彈炸魚玩的茅渡河……,證實了這是一段多么瘋狂、荒謬的歷史。散文的魅力之一,在于它的真實,真實的思考,真實的情感,真實的體驗百味人生,讓我們孜孜品嘗,悠久回味。正因如此,陳老的這篇《領帶的尷尬》榮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中心頒發的全國詩文大賽一等獎。還有《別母從戎》等多篇美文均獲各類文學大賽一等獎。今年5月,由中國文藝協會、中國傳統美學研究會和國際知名文藝家聯合會為了響應國家文化強國戰略,舉辦“文化強國·國家文化傳承貢獻獎”評獎活動中,陳老因其藝術成就和為文化事業所作的貢獻,被評為獲獎者之一,授予了稱號和榮譽證書。
文集之三是具高瞻遠矚之智,盈憂樂天下之懷
讀了《韓江柳文集》之三,共分四輯30余篇文章,這些作品最突出最集中的是反映了它的人民性,說白一點是作者具有強烈的愛國愛民之心,關心基層民生之計,憂患底層民生之苦,充分體現了作者仁者博愛的高尚情懷。有位作家說:陳圖淵是一個充滿人文精神的詩詞作家。親情、友情、鄉情等等人間摯愛深情貫徹在他的全部詩文作品之中,成為他的作品的靈魂和支撐。又說:他的作品,麗辭佳句、俯拾即是,立意高遠,視野開闊,情深意切,關心國計民意。
文集之三是從近百篇文章中精選出的美文,每一篇都是精品,讀后總讓我們生出無限感動和拍案叫絕的驚呼與稱贊,如2008年全球漢詩大會宣言碑(3×5米)矗立在南京綠色博物園,宣言詞作者就是當代著名人文作家和詩人的陳老,難怪他的文章曾多次被評為全國散文作品一等獎,也難怪中華當代文學作品展藏館慧眼獨具,將其珍藏。
這不是一部普通的文集,是作者真誠的袒露,用心思和鮮血凝結而成的結晶,內容廣泛,剖析深刻,字字珠璣,美妙動人,正如大慶女博士董一佐稱贊道:橫看千里、縱觀八荒、進退捭闔、氣勢鏗鏘,具高瞻遠矚之智,盈憂樂天下之懷。
文集之四可謂有“落筆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感
相識陳老后,我陸續收到了先生郵寄給我的詩詞工具書多本和信件,主要針對我寫詩不按格律,用錯韻律的毛病而郵來的糾錯書籍,他還對我的詩詞作品一一逐字評述并指正,如下面的這封信是完全可以讀出陳老關心讀者的真實寫照:
明軍:10月11日給你寫了封信,信手寫上對你六首詩的評語,當時也沒有留底稿,就騎單車去郵局用平信寄出。當時為了安全,寄給毛墀芳。想不到你至今還沒收到。今天已過了十四天,我重新打開電腦,又印出你的詩歌,剛才在上面又隨手寫了一些意見給你參考,我覺得我最喜愛青年人好學習,我認為我在盡一份社會責任,你說得對,“我是用古風在寫”,有道理,可是你不可以不懂近體詩呀,就是說,既然入這個門就要懂得近體詩的格律呀!其實,古風不是可以亂寫的。
我認為,從文學素養看,你只要稍稍“用一些精力去探索下格律,一旦入了門就會騰飛的,真實掌握格律,憑我的經驗,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的人聽我三堂課便可以入門寫詩,建議你去懷化老年大學聽聽課或者拜毛墀芳等內行的人做老師,先把格律搞清楚就突飛猛進,要勤奮就學得到東西……”
《韓江柳文集》之四是陳老從50多篇隨筆中精選了20篇入編的,數量較前幾集是少了,但視野更加開闊,立意更加深遠,它體現了作者一貫提倡的文學創作應遵循“三新一忌”的原則。就是立意要新、意境要新、選材要新,忌泥古。他的文章,都很典型,讓讀者沉思和回味。
(該文原載2015年第二期《龍標詩聯》)
(編輯:作家網)上一篇: 挖掘市北歷史文化的人們
下一篇: 苦藤上結出的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