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志強真正見面只有可數的幾次,以前只在網上看他的文章和圖片,一見面,我就被他的自信打動了。我這個人是有些不太自信的人,小時候因為身體弱的原因,老是得病,就常常有了些小憂愁,也因為家庭糾紛的事兒,對親情抱有一些畏懼,這樣就看起來病病殃殃、神經兮兮的。選擇就業的時候,因緣際會,出了省,跑得很遠,想遠離一些煩心的事兒,說白了還是不自信,缺底氣。同事說,你干嘛老是在意別人怎么說、怎么看呢,算是戳到我的痛處。我一驚,開始反思。見到了志強,我覺得從他這里,我真正接到了些“真氣”,一股子猛沖猛打的勁頭,敢說敢干的剛烈之氣,這是我們都需要的。
我和他同時出書,我只印刷了剛剛夠印刷廠起印量的1000冊,當聽到他印了10000冊時,當下是有些佩服了。網上和他交流,覺得他是有計劃,有想法的。發行的事兒委托文化公司進行了操作,書印出來還去浙江搞首發儀式,進行簽售推廣。這都不算,回到青海,他就和書店簽訂銷售協議,在省城最大的書城進行推介銷售。其實,我也和這家書城聯系過,談了一陣子,被他們的苛刻條件所嚇到,就直接放棄了在書店銷售這個想法。志強沒有,他和書店銷售負責人詳談,爭取給自己留有充分的空間。一個小插曲,志強在前臺聯系業務的時候,書店的業務員竟然很不友好,說書店門口的臺面是留給名家的,你的書,不給上。聞此言,志強很是惱火,和業務員爭執了幾句。爭完就完了,志強繼續和書店談合同的事兒。幾天后,書非但在書店最顯眼的入口上架,而且初次進貨的幾十本書銷售一空,還不斷有讀者來書店詢問有沒有《以心靈的方式記錄》。事實證明,該爭則爭這種做法,是很有必要的,為志強的執著和自信點個贊。
這幾日,一口氣讀完了《以心靈的方式記錄》。每天吃完飯,就順手把書拿出來,捧在手上讀幾篇。茶幾下早早就放了好幾本書,或者是文友們互贈的,或者是雜志,或者是名著,但是,有些書讀著讀著就感覺都有些不太好消化。讀《古今白話小說選集》,老是碰到生僻字,自己都不好意思,怎么會遇到這么多不認識的字。我這人有個毛病,看到不認識的字就查字典,查完,讀書的節奏就亂了,思路得重新理一遍,讀得很累。讀《瓦爾登湖》,世界名著,有好多人在翻譯,我特意選了一種比較傳統的譯本,讀了幾篇,就感覺不行了,作者的論述和感想太多太集中,跟不上他的思路,嚼不爛的感覺,有時候就囫圇吞棗地往前走著,讀完了,沒有太多感想,也許是自己水平太低,還真是辜負了這世界名著。
《以心靈的方式記錄》收錄的文章,簡短,親切,流暢,不生澀,說的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想得到的東西,很熟悉,像是和一位老友在午后的斜陽下,斜倚著沙發,賞著風景,呷口香茶,一起交流,一起暢想,用咱青海話說就是干散、舒坦得砝碼。每讀一篇,就忍不住又讀一篇。書中流露出的對鄉村的留戀,感懷,念想,贊美,遺憾,一下子就打動了我們這些從村里出來的鄉娃。咱的羊,咱的土,咱的房,咱的伙伴,咱的老舅,咱的親娘,咱的山野秋風,咱的離別舊戀,都蘊含在一句一字的書寫中,志強寫出了我們對鄉土的感恩和無限留戀。鄉土,永遠是整個社會的終極精神家園。中國作家的創作,大多是繞不開鄉土主題的。誰家往上數三代不是從農村來的?誰不憶鄉土,說嚴重些,那是數典忘祖。鄉土散文家劉亮程說:“沉淀在每一方鄉土中的文化精神,是國家民族的魂,不能簡單地當一塊賣錢的地皮處理。土不安,魂何居?!编l土是農耕社會的宗教,我們早就從祖上皈依了這片土地。
志強所說的那片山野,我有幸去過一次。一次周末,我和木匠哥爬上大墩嶺,一路向北,沿著大寺溝繞了一個大圈,一口氣走了三十公里。一路上,風光無限,醉人的山色叫人心神清爽。在那里,你可以看牧羊人趕著羊群散漫地游走山野,看燕麥田搖曳生風的綠色波浪,看馬鈴薯苗開白花也開紅花,看大豆的果實掛滿枝干,看麥田里無數麥芒卷起毛茸茸的地毯,還有未開完的金黃色油菜花在正午的陽光下熠熠閃著金光。這久違的山野氣味和田園風光,喚起我們沉睡的記憶,重新啟開我們對鄉土的所有感官功能。然而,美景之外,我們也看到了村莊的寂寞,劉李山村四五個自然村,沒有幾個人在家里,大多門戶緊鎖,人去院空。有的莊廓里,長滿了野草,房屋上落滿了枯葉。幾位老人聚在樹下,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談,村莊是真的老了。
志強的字兒,沒有華而不實的辭藻堆砌,沒有形容描摹的手法濫用,也沒有意象化意識流的技巧炫耀,就是直抒胸臆,就是白描直敘,就是心理想什么就說什么,不掩飾,不夸張,不鋪陳,不咋呼。不得不說,志強對沒有技巧就是最高技巧這個作文做事的道理,明白得透徹,運用得巧妙。以無形對有形,這也是一種自信,不是嗎?
說到最后,不得不提一點,人要抱有夢想,不是提中國夢嗎,提的太對了,太接地氣了。一個人如果沒有夢想,就像個無頭蒼蠅,到處亂撞,跟不上發展的潮流,不出力還打倒車、拖后腿,不主動自我修復心靈,還給社會和家庭添堵,終會被潮流所拋棄。志強從農村打拼出來,在體壇頗有建樹,在此過程中從未放棄自己的文學夢,盡管所受文學熏陶有限,但是亦自我加壓,時刻不忘充電,成功轉行做了媒體記者,和文字結緣,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筆耕不輟,直至大作付梓。今天看到媒體對志強的訪談,說到自己這幾年利用業余時間搞創作,已經有一篇十五萬字的小說成稿,計劃于明年年底出版,真是佩服他的毅力。志強的成長歷程,不就是每一個追逐夢想的奮斗者的精簡版嗎?為懷揣夢想,不斷前行的勇士喝彩加油。
(編輯:作家網)
上一篇: 《平凡的世界》里有顆不平凡的心
下一篇: 好讀書,讀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