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時候,特愛看小人書。到了初中后期、高中、大學階段及以后,喜歡讀文學、歷史、哲學方面的書。也真讀了不少國內國外的文學名著,中國古典文學,歷史學力作,哲學方面的經典,長了不少這些學科的知識,而且興趣越來越濃,越讀越想讀,范圍也不斷擴大、延伸。讀書的經歷,使我深深體會到:愛好和興趣,是堅持讀書的基礎;工作的需要,責任感的驅使,是堅持讀書的根本保證;相近學科、門類書籍的對應滲透性閱讀,是堅持讀書的好方法之一。著名作家冰心說“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這個言簡意賅的總結,太精準無比了。如果一個人能充分地認識到讀書的好處,他就會有讀書的愛好和興趣,進一步養成好讀書的習慣,并且能想方設法地找來好書閱讀。這是冰心女士一生勤勉篤學、淡泊名利、虛懷若谷高尚品德和情操的真實寫照。她一生讀書、一生寫書,以極其優美、俊雅、沁人心田的文字,彰顯她極不平凡的人生年華,她的作品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留下了熠熠閃光的燦爛。讀書,是一個人成長、通往夢想的重要途徑;讀書可以改變人的命運,變化人的氣度,提升人的修養,使人們的心境明凈如水,視野更加拓寬,閱歷更加豐富,人生更加充盈,前進的道路更加圓融通達。總之,好讀書、讀好書,益處多多。
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徐特立教導說:“必須多讀書,多讀書才可以增益見聞。”我們從事黨務工作的人,應該更好地遵循徐老的教誨,把多讀書作為一種追求,志存高遠地、廣泛地閱讀,要刻苦地閱讀,多一點思考,多一點探索,不要空想,杜絕懈怠,要把政治理論書籍的閱讀,與文學、歷史、哲學書籍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沉下心,不浮躁,持之以恒力求甚解。結合工作實際,我認真閱讀導師和領袖們的宏文巨著,如《毛澤東選集》的1-5卷、《鄧小平文選》1-3卷、《江澤民文選》1-3卷中的不少篇章,以及胡錦濤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求是》雜志、《人民日報》社論、重要文章、輔導材料、新華社播發的長篇通訊等等。通過閱讀,不僅增進了自己的政治理論知識,提高了自己對時事政治的認識水平,加深了對黨的發展史、國家發展史、民族發展史的理解,對做好本職具有推動、促進、指導意義。認真地、刻苦地閱讀導師和領袖們的經典著作、重要講話,是每一個公民和共產黨員義不容辭的任務和責任。通過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閱讀,使我們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都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清醒的認識,更加激發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實現中國夢認真讀書、努力工作、發憤圖強的信心和決心。古人有云“開卷有益,在乎用心”。讀書的重要節點,是要用心。用心了,才能找到好書來讀;用心了,才能淘到金子;用心了,才能學以致用;用心了,才能悟出讀書的好的方法。
把相近學科的書籍對應起來閱讀,使學問知識互相滲透,弄懂弄通,加深理解。不論是歷史教科書或是經典,要真心讀明白,往往有一定的難度,因為不僅概念性較強,而且年代久遠。有的外國文學名著,尤其是十九世紀俄國的,讀了一遍對它的深層的思想內容和時代意義,也同樣不易把握。有選擇地將文學作品和歷史對應起來閱讀,可以相互映照,相互補充,加深對歷史和作品的理解,在讀世界通史沙俄部分時,把列夫·托爾斯泰的《復活》等名作拿來閱讀。托翁用現實主義的手法,通過女主人公瑪絲洛娃卑微的身世和悲慘的遭遇有力地抨擊和揭露了沙俄社會的殘酷黑暗和制度的腐朽糜爛,使讀者加深了對沙俄社會整體了解和認識,也進一步明了列夫·托爾斯泰寫作《復活》、《安娜·卡列尼娜》等名篇的真實意圖和它們的時代意義。我非常喜歡讀魯迅先生的小說、散文、雜文。在課堂上學過不少,課外或業余瀏覽的挺多。但是,對先生為什么總能寫出像匕首、投槍般犀利筆風的文章,尚有不解之處。我仔細地閱讀范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二十、三十年代的比較詳實敘述,那個時候的社會黑暗、沒落、崩潰,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無數的痛苦和悲哀包圍著他們,作為一位剛正不阿、關乎民生的正義的文化斗士,當然是不可能溫良恭儉讓,不可能黙黙不語的。就是魯迅先生在那種危險艱難的時候,毫不顧及個人安危,昂頭挺胸勇敢地為底層百姓“鼓”與“呼”,而且是一往無前的。魯迅先生的作品,給了百姓光明、希望和力量。“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名句,就是魯迅先生憎恨敵人,熱愛人民,敢于向舊社會、舊制度猛烈開火、無情宣戰的硬骨頭精神,這就是中華民族的真正的脊梁。縱觀中國現當代文學史,諸如郭末若、丁玲、巴金、趙樹理、茅盾等等文學大師的作品,之所以能登中國文學館之大堂,之所以能享譽世界,之所以讓人們贊嘆不絕、喜不釋手,就是因為他們心中有黨、有國家、有人民;他們站得高,看得遠;敢于珍愛人民,歌頌光明;敢于反對敵人,鞭撻丑惡和腐朽;他們也是愛得深、恨得透,他們的作品就是他們真情實感的表露和渲達。我感到,不論是讀中國的文學作品,還是讀外國的名著,應該讀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這樣,可以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實充分證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我們的指導思想。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十八大以來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習總書記提出的中國夢和他的系列重要講話、全面深化改革、反腐倡廉、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法治中國等等,都是具有偉大時代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這些,我們都必須好好地學習、領會、堅決的貫徹,融入工作、生活,成為力量和行動的源泉。
人,要讀書,多讀書,讀好書,活到老學到老。清代王國維在論述治學時提出過要有“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樣三種境界,要求人們在學習上有志趣高遠的追求,耐得住清冷和寂寞,靜下心來,發奮苦讀,學有所悟,用有所得,領會真諦。我們的導師、領袖們,為全黨、全國作出了光輝的榜樣,毛主席是這樣,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也都是這樣,習近平總書記在他的系列重要講話,在不同的場合,諄諄告誡全黨、全軍、全國人民讀書學習也要有這三種境界。如果全黨、全軍、全國人民都能像習總書記要求的那樣,在讀書學習中實有這三種境界,那么全黨、全軍、全國學習高潮將經久不衰,讀書學習將成為自覺行動。24字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必將更快更好地深入人心,蔚然成風,中華文明將更加璀燦耀人,永遠傳承、永遠光大,更加提升中華民族文明、道德水準。習近平總書記教導說:“好學才能上進,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我們的干部要上進,我們的黨要上進,我們的國家要上進,我們的民族要上進,就必須大興學習之風,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堅持實踐、實踐、再實踐。”共產黨人必須為黨、為國家、為民族、為未來讀書學習。我們要響應習總書記的號召,堅定信心,舍得付出,百折不撓,如饑似渴地讀書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為黨和人民的事業勤勉工作,多做貢獻,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