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一種辛苦的尋找,是一種心靈的陶冶,孜孜不倦一生的閱讀,未必能遇到真正喜歡的一本書。讀書也是一種緣分,若你與一本書有緣,喜歡的書躲在書堆里,默默地等著讀書人去慢慢尋找。我與《浮生六記》算是非常的有緣,偶然間得到《浮生六記》,書在手,不忍釋卷,讀之心醉。“事如春夢了無痕”,再久遠的事情也會依稀呈現。我驚嘆,世間,有這樣的愛。
《浮生六記》這個書名,出自李白的詩句:“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浮生六記》一書被恬淡的氣氛包圍著,是一本意境超脫的閑書,書里的字字句句如珍珠如玉石,灑落一地,不加雕飾的語言緩緩道來一些生活瑣事,天真純凈地氣息從字里行間滲透出來,流露出三白和蕓娘夫妻之間的情深意重,感人至深。寧靜以致遠,淡泊以明志,三白和蕓娘是精神和情感上的富翁。千年來,有幾人可如此?我想起一句話:“心無所住”,不論身在何處,在什么年代,最美麗的愛情,是天長地久、相濡以沫、白頭偕老。
捧著《浮生六記》,聽三白訴說他和蕓娘的愛情故事,不知不覺,讓你感覺三白和蕓娘就是自己的鄰居,悠閑之時,邀約她們一起品茶讀書,或爬山郊游,追尋生活之余的那份快樂。俞平伯先生說:“《浮生六記》像一塊純美的水晶,只見明瑩不見襯露的顏色,只見精微,不見制作的痕跡。”林語堂先生贊美蕓娘,“集古今各代女子的賢達美德”,說蕓娘是“中國文學中最可愛的女人”。在我看來,蕓娘是男人夢想中的妻子,夢中的知己,連我這樣的女子都這么癡迷她,何況男子。
經歷了許多的世事,浮生若夢,盛世里,羨慕三白和蕓娘的相牽相伴,相濡以沫,世間有幾個能“任弱水三千,吾只取一瓢飲?”呢?三白曾在一年的七夕鐫刻“愿生生世世為夫婦”印章兩枚,他自己執紅章,陳蕓執白章,作往來書信之用。二人又曾請人繪月下老人圖,常常焚香拜禱,以求來生仍結姻緣。如蕓娘所說“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間,亦有如我兩人之情興否?”,傳遞出他們夫妻之間情意綿綿和恩恩愛愛的情景,“天長地久,此生不渝”,有情飲水飽。
三白和蕓娘的愛情深深的感動著我,他們心無羈絆,超然脫于塵俗。他們的愛情并不驚天動地,也非曠世絕戀,我只是為他們最平常最細微的日常生活中點點滴滴而深深感動,始終不失豁達寧靜之心。在喧囂塵世中,你未必擁有蕓娘一樣的妻子,你也未必有三白一樣的丈夫,但是請珍惜彼此,兩個人能在一起,是前世休來的福份,彼此在一起恩愛到老,是一種幸福。
蕓娘是一個才女,又是一個可愛的女子,她鐘愛自然,她跟三白說:“他年當與君卜筑于此,買繞屋菜園十畝,課仆嫗,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畫我繡,以為詩酒之需。布衣菜飯可樂終身,不必作遠游計也”。君畫我繡,是怎樣的浪漫,讓人心懷羨慕之情。拮據陋室,依舊有著恬淡幽閑。三白和蕓娘婚后共同生活23年,生有一子一女,在他們平凡的生活中,有著太多的閑情逸致。三白說:“恩愛夫妻不到頭”。他怕他和蕓娘太恩愛,上天會嫉妒他們,后來,蕓娘果真如三白所忌諱的,離他,先走了。23年的恩愛,兩人的傳世之愛讓我們這些后人這么感動和癡迷,是三白和蕓娘想不到的。那份愛,在蕓娘死后,被三白寫成了《浮生六記》,把自己與妻子之間的真愛點滴記錄下來,感動著一代又一代的男女們,這樣的愛,我想,足夠了。人生若只如初見,三白和蕓娘,初見時的愛和到蕓娘死之后的愛都沒有變,他們的愛,一直如初見時的美好,這樣的愛情,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盛世,在越來越物質化的今天,讓我們依窗點燈,隨著三白清澈的書香筆跡,去發現點點滴滴的平常人家的平常幸福,也是一種禪意。這本書,愿天下有情人共讀之,浮生若得半日閑,不如就讀讀《浮生六記》吧。
(編輯:作家網)
下一篇: 閱讀“五·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