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塊磨刀石----讀《北緯42度》有感
來源:作者:王永剛時間:2014-09-17熱度:0次
生活是塊磨刀石
------讀《北緯42度》有感
大學同學柯平將多年來筆耕的文字結集出版,我就讓他給我也寄一冊。跨越了千山萬水,帶著戈壁灘呼呼的風,夾雜著西北泥土的氣息,《北緯42度》飛到我的手中,柯平是個細心人,在扉頁上還題了名,蓋上了他的大印,讓人激動不已。在這個年代,名人出書是一種時尚和潮流,名人有的是錢,出書為的是想告訴讀者,他或她與她或他之間的那些不得不說的故事或者事故。比如,前幾天,騰訊的《大家》欄目上就刊出了地產大佬王石的女友小田的首部個人散文集《習慣就好》一小部分。據介紹,小田《習慣就好》已于近日正式出版,騰訊·大家正在獨家連載該書部分內容。騰訊·大家首期刊載的是“我與王石之間的愛情規則”,出于對地產大佬的崇拜,我還是認真的讀了一遍,但說真心話,內容與標題風格一致,沒有出乎我之意料,無外乎風與花、雪與月,只不過小田是王石的女朋友,所以人家拿出來叨叨,就成了《大家》上的首推。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僅僅刊載了一篇,后面卻再也沒有連載,不載也好。本來每晚睡覺前,我都抱著手機看看《大家》所載的一些文章(盡管可能讀不懂),但是,還是從中受益了不少,但《大家》通告說要連載小田的散文集,我竟然一下子再沒有興趣去瀏覽它的網頁了,治好了我的這個睡前手機依賴癥,唉……
扯遠了,還是說說《北緯42度》吧。柯平以自己畢業后工作經歷為素材,用樸素簡練的文字、真摯的感情刻畫了勘探隊員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文字鮮活,人物形象豐滿,大多數都是真人真事,充滿著濃濃的生活氣息,很接地氣。書中還收錄了一些隨筆的散文,抒發遠在他鄉的游子對故鄉及年邁父母的思念,樸實的文字中透露出的都是濃濃的鄉情。
柯平畢業后,所涉足的是勘探鉆探找礦(據我了解,是找鈾礦)的工作,這個行業,我略知一二,基本都在荒郊野外,生活條件相當艱苦,一年四季也很少著家。十年前,我曾公差去過他單位所在的城市,打電話聯系過,單位上說他出野外干活了,也沒有辦法可以聯系到,我想,那個時候,如他文中所描述的那樣,正在戈壁灘上打鉆,接受風沙與烈陽的洗禮與錘煉。五年前又有公差去西寧,這次運氣比較好,他沒有外出,聯系上以后,他到酒店看望我,在一起聊了聊,知道他在當地找了媳婦成了家,買了房,并有了個可愛的女兒。長年的野外工作,曬黑了許多,仍是那么的消瘦,但很是干練,說話中也有了當地的口音,但仍是那么的堅毅和執著。我倆都感慨時光如梭,光陰似箭,一轉眼畢業都已十年。
大學的時候,他熱衷于長跑項目,經常晚自習后一個人繞操場轉圈,一圈又一圈;學校舉辦運動會,他在運動會前幾天傷了腳,腳傷沒有好運動會就開幕了,他帶著腳傷堅持參加了萬米項目,最后操場只剩下他一人了,他跛著腳一圈又一圈,堅持跑完,贏得了全場的掌聲。多少年了,他認準了的事情,一定會堅持到底,無論是工作,還是其它。
盡管畢業已近二十年,我們僅僅只見過一次,但是,我一直在關注他,他自己開了博客,繁忙的工作之余,就在博客上把他這些年來的心靈感悟以及對人生的思考,通過文字的方式與大家交流,筆耕不輟,也擁有好多的粉絲,經常有作品見諸報端,去年參加《國土資源報》舉辦的征文比賽并獲了獎,讓我艷羨不已,慚形穢了好久。畢業近二十年了,我已忘記了當初的夢想,忘記了來時的路,柯平堅持著他自己的夢想,一步步前行。
這次他自費出版了散文集《北緯42度》(僅印了1000冊),也是我們班同學中惟一將自己的經歷和思想整理出來出書的人,出書其實不難,難得的是他文中描述那種風餐露宿披星戴月艱苦的生活,多少年能堅持下來,卻是一件不易的事情。記得在學校的時候,柯平是不喝酒的,許多時候靦腆的像個女孩子,身體也顯得單薄,參加工作了,看他文中所載,工作環境的緣由,也是大碗喝酒,一飲而盡,在工地上鉆頭、送泥漿、取巖芯、拆裝鉆機等等,干這些讓我難以想象的繁重的體力活,那都是杠杠的,毫不含糊。生活它鍛煉人,也磨礪人,當然,它也成就人!
有人說歲月是把殺豬刀, 其實,生活也是塊磨刀石。
讓我給柯平贊一個。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