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的困惑
來源:作者:于向陽時間:2014-09-17熱度:0次
我們青島的100多位已經在企業退休的業余作家組成了青島市當代文學創作研究會,文聯批準,民政局注冊,在齊魯網、半島網、青島新聞網都建立了協會的論壇、版塊。由于作品比較多,現在的官方文學雜志沒有相當的關系、會員進入發表比較難,就想創辦我們協會的會刊,青島當代文學。聽說出版刊物需要文新廣局批準,我和戴會長就開始操作批準手續。
市政府辦公大廳設在繁華的香港中路,文新廣局的窗口值班的是一個五十多歲的老同志,當他看到我拿的介紹信和申請手續,青島文聯的批準文書,他連仔細看都不看,就給我扔了回來:“我們這里不批準文學的印刷”。我問:“文學在哪里批?青島文聯已經同意了。”
“再告訴你一遍:我們只批準文史,批準資料,不批準文學!”他有些不耐煩地說。
聽到他說批準文史,批準資料,不批準文學,我不由的笑了,文史、顧名思義就是文學歷史,何況我們這些業余作家現在主要的任務就是幫助青島史志辦,青島檔案局,青島各個區政府挖掘歷史,寫民間故事,散文等文章,政府應該扶持啊!我耐心地說:“文史包括文學和歷史,這些老同志都已經6、70歲了,應該支持他們。”
那位窗口的官員卻毫不客氣地說:“這里我負責,我說不行就不行,不需要解釋!”
看到他的傲慢,我確實感到無奈,在我們協會,有局長、處長級別退休的好多人,其中級別最高的李治亭將軍也是認真的寫每一篇戰爭回憶錄。邢少卿老將軍的回憶錄小說《我的戎馬生涯》都是在退休后認真地寫成,我們大家投稿為市北區政府寫下《記憶中的市北》1、2、3、4、5集,《行進在市北》1、2集,《走四方》《民俗館的故事》半島網出版的《影象青島》嶗山區出版的《嶗山風》都凝聚了這些業余作家的心血和汗水。我們一本自己協會的雜志,不需要政府撥款,我們自己集資,出版弘揚社會正能量的內部雜志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我知道:現在辦什么事情都需要請客,送禮,送錢,找關系。可是我們的業余作家大部分都是企業退休,其中老知青占我們會員的百分之五十。我們對這些腐敗現象深惡痛絕,難道我們就讓這位趾高氣揚的官員阻擋在門外嗎?我放棄了與他在辦事大廳里爭吵——
在我們的努力下,青島當代文學終于批準出版了,雖然是我們費了許多周折,雖然是內部書號,不能上市買賣,但是我們從來也沒有想過去買賣,只是想發展、交流和推廣文學,把我們的作品,免費贈送給愛好文學的會員和朋友,宣傳社會的正能量。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