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名哪敢忘宗親(1)趙維峰
來源:作者:趙維峰時間:2014-09-17熱度:0次
成名哪敢忘宗親
---讀張步青詩集《山水履痕》
趙維峰
張步青的詩集《山水履痕》,于2014年5月由時代出版社出版了,這位老地質詩人又在詩歌園地綻放一朵鮮花。正如他在《洛陽看牡丹感懷》里所說的:“姚黃魏紫自雍容,代有新花出故叢。不為永世壓群芳,只把國色畫萬傾。”他是在用一顆年邁的心,為詩歌園地栽培新苗。
《山水履痕》是《山野集》的第三部詩集,再加上謳歌河南中原城市群的《城市之光》,共出版了四部詩集,那厚厚的四部詩集,擺放在我的桌前,讓我感到一個七十多歲老人的艱辛。真乃“搖旗領軍百花陣,天香國色貫古今。”我閱讀《山水履痕》,是伴隨著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看完的,是伴隨著全國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看完的,是伴隨著紀念中日甲午海戰120周年看完的,是伴隨著歡度中秋國慶佳節看完的。詩集中凝重深厚的情感多次打濕我的老花鏡,我擦一擦鏡片,重新捧讀。雖然我已經寫了一篇《用詩歌寫成的地質報告》,來抒發自己的讀后感想,但總感到意猶未盡,夜不能寐,再次提筆感激你,感激你用堅強的毅力,自覺地,無私地,寫出那一本本詩集,你用澎湃激蕩的熱血,獻給祖國,獻給遠去的爹娘,獻給你熱愛的地質事業,獻給讀者。感謝您濃濃的情,深深的愛。我用一個老軍人的軍姿,莊嚴地向你行上一個標準的軍禮。
蘸山水寫履痕,辛勤耕耘畫詩魂。在這里,我也寫下一首詩歌,《我甘當綠葉來相配》,獻給張步青先生,我吸取歸納作者詩里的精華篇章,濃縮成戲劇的唱詞,采用第一人稱,來表達一個讀著者對年邁詩人的敬畏之情。
(一)
為了黨,我甘當綠葉來相配,為地質,我遠離爹娘顧不了家。
我手扶庭前柳,淚濕羅衫衣,庭前思爹娘,青煙寄長思。
想當年,月上瓜州秋風涼, 我與爹爹秋收忙,摸魚采藕下水塘。
娘的洗衣盆里睡著了星光, 娘紡線直到月墜西墻。
自從我與地質結下了根苗,爹娘總把兒掛在心頭,
村口送了又送,風吹白發淚雙流,娘的懷抱再大,也無法把兒挽留。
兒是娘的寄托,娘是兒的枕頭,你二老讓兒出門在外無憂無愁。
現如今兒探礦的報告,已變成鋼鐵水泥,林立的高樓。
兒寫的報告,已變成高速列車,直通青藏高原,拉薩的城頭。
那里面有施宏鋅鍺,重慶鋼鐵,那里面有平煤集團,豫光金鉛。
現代化的工廠,宏偉的企業,我領著爹娘仔細瞧,我領著爹娘仔細看。
瞧也瞧不夠,看也看不完, 就好像劉姥姥進了大觀園。
爹娘總想讓兒風光無限,爹娘總想讓兒清白自律。
爹娘總想讓兒威武挺立,爹娘總想讓兒出人頭地。
我用詩歌作了承諾,我用詩歌作了表現。
我的爹娘啊,那四呀四本書,
就是兒獻給你們的禮,就是兒向你們表的意,
就是解你們的愁,就是解你們的憂。
(二)
我的老伴呀,你本是名門閨秀, 咱倆做夫妻恩愛難丟。
俺在川南勘探地礦,你在家里苦度時光。
我不敢節外生枝,更不敢胡思亂想。
我是牛郎,你是織女,
銀河相隔,兩地相望。
你給我生兒育女,你替我孝敬高堂。
你替我遮風擋雨,讓我安睡在你的海港。
自從退休以后,我迷上了撰書寫稿。
寫詩詞苦思冥想,你陪我到夜半三更,
你陪我到晨光微明,你陪我到達旦通宵。
一日三餐小心伺候,端茶倒水面面俱到。
你怕驚擾我的思路,走起路來也腳步悄悄。
你希望俺人前尊敬,你希望俺德高望重,
你希望俺光耀門庭,你希望俺夫貴妻榮。
俺也是情感豐富,有血有肉。
請原諒我平日里對你體諒不周,請原諒我平日里對你心疼不夠。
我的妻呀妻,你好像是我那慈祥的母后。
四十年風雨咱相扶相幫,改革開放咱迎來幸福時光。
一對兒女學業有成,滿屋笑聲,兒孫滿堂。
我寫下那四本精神食糧,就好像我又去深山探礦,
挖出了一堆金閃閃誘人的寶藏。
眼中滴下思親淚,挽斷衫袖流不止。我在閱讀《清明》、《風雨四十年》、《夢回故鄉》、《遙祭》、《打開生活》、《天倫》、《求知》等篇章時,曾情不自禁地寫過兩首詩,在寫作的時候,我一邊寫,一邊套用豫劇音樂唱腔,不由自主地吟唱,抒發我被感染的情緒。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