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別流得太遲——電影〈新中國第一大案〉觀后》
來源:作者:周明軍時間:2014-05-19熱度:0次
淚,別流得太遲
——電影〈新中國第一大案〉觀后》
周明軍
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長春電影制片廠攝制的紀實性故事片《新中國第一大案》公映后,之所以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反響,正是它以史為鏡,反腐倡廉,是配合當前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反腐敗斗爭形象化的極好教材。
影片以大量觸目驚心的事實,生動地再現了一九五一年轟動全國的原天津地委書記劉青山和行署專員張子善特大貪污案,真實地反映了劉青山、張子善從人民功臣墮落到人民罪人的腐敗過程,深刻地剖析了劉青山、張子善在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進攻下,喪失革命意志,私欲極度膨脹,甘愿墮落為腐敗分子的根源。特別是影片結尾處劉、張兩人大聲哭泣悔恨的鏡頭令人深思:無論地位多高、權力多大的人,搞貪污腐化必將受到嚴懲,若到東窗事發之時再后悔,再流淚,確實太遲了。
我們看到:在硝煙彌漫、血火熏染的戰爭年代,劉青山、張子善都不曾被拿槍的敵人所征服,但在資產階級緊鑼密鼓的進攻和燈紅酒綠的誘惑面前,他們卻心甘情愿作了俘虜。不法資本家的典型代表文漪小姐先是免費送來牛奶,接著又交換鋼筆來百般獻媚,繼而在“圍城”中有意識地輸錢,別有用心的討取劉、張的歡心,想吸好煙,送上“哈德門”;想吃口味,擺出美酒佳肴……為達到目的,甚至不惜出賣自己的身體來緊緊牽住張之平這條“走狗”。而劉青山、張子善呢,住進了豪華的賓館,穿起了高級毛料和黑亮的皮鞋,過上了奢侈的生活,他們跟人民群眾的距離愈來愈遠了。靈魂也生銹、腐敗了。“物先自腐而后蟲生”,劉青山、張子善就像一顆枯樹一樣,從上到下徹底腐朽了。可結果呢,兩聲清脆的槍響便為他們畫上了生命的句號。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受封建殘余意識和資產階級腐朽思想的影響,一些新的“劉青山”、“張子善”們又紛紛拜倒在“孔方兄”和“紅裙粉腿”之下,忘乎所以,膽大包天,無所不為,嚴重地腐蝕了我黨的肌體,敗壞了我國有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形象。反腐倡廉,不斷地揭露和查出這些新的蛀蟲,是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主要任務,奉勸那些有劉青山、張子善那樣居功自傲、貪污腐化思想的人,還是早流一點淚為好,千萬別忘了《新中國第一大案》敲響的警鐘!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