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焦裕祿》觀后
來源:作者:周明軍時間:2014-04-30熱度:0次
不管你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只要心里裝著老百姓,真心實意地為他們服務,你就能贏得天地中最閃光的豐碑,捧上人世間最珍貴的獎牌。——作者題記
電影《焦裕祿》觀后
周明軍
四月二十五日下午,市局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辦公室安排我們在市委機關禮堂再次觀看了電影《焦裕祿》。觀后心潮澎湃,感動不已,眼含熱淚,現提筆撰寫觀后感。
影片展現了50年前在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的焦裕祿同志的工作情景。當年焦書記來到這里時,連年不斷的沙荒、鹽堿、內澇、水災使蘭考成為豫東的重災區,全縣36萬人中逃荒出去的就占3.8萬人……
電影就是從無數災民擠上火車外出逃荒的鏡頭開始的,對此,焦書記立即組織召開縣委政府班子會議,做出了盡快將救災物資和慰問金發放到災民家中的決定。焦書記身體力行,冒風雪抗嚴寒,克服疾病折磨,終于讓災民過上了一個溫暖舒適的春節。
電影里的每一個鏡頭都令人無不感動,過目不忘,我常常為焦書記憂傷的眼神和他忘我的工作作風以及他心系人民群眾的光輝形象而留下滾滾熱淚:
——當青年知識分子、養羊專家買好了火車票離開蘭考時,焦書記聞信追到車站,并將一包蘭考的鹽堿沙土交給青年作為紀念,并請求分析解決好不能產生莊稼的難題。已經上了火車的青年專家在看到焦書記因沿路奔跑導致的汗水和淚水時,毅然跳下火車留了下來,留在了蘭考。這些真實而又感人的鏡頭體現了焦書記愛護人才,挽留專家的博大胸懷和長遠眼光。
——當焦書記回到家里看到米面和雞蛋等緊俏物資時,當即就提出了自己不能搞特殊的規定。在吃飯時,只有幾歲的小兒子焦守云不喜歡吃窩窩頭,并將窩窩頭丟在地上,焦書記用手狠狠地重打兒子的屁股,面對兒子的哇哇大哭,他把丟下的窩窩頭撿起來,一口一口的吃了。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全面執行和落實不能搞特殊的決定,體現了焦書記他公私分明,清廉儉樸的風格和情操。
——當焦書記晚上還在辦公室加班時,大女兒給父親送來了一碗面條。恰巧看見父親忍著劇痛,用茶杯蓋子抵住腰部的情景,女兒大聲痛哭,她是為父親的身體而傷心痛苦。此時的電影院內一片哭泣聲,大家都是為焦書記忘我工作、無私奉獻,勇斗病魔的意志而深深震撼。
——當一位老村民在昏迷中口里呼喚焦書記時,他的兒子在下大雨的夜晚來到了焦書記家里,說明了來意,發現焦書記也在感冒生病中。想不到的是,這位兒子剛回到家里,焦書記后腳就跟了進來。村民蘇醒后看到焦書記冒雨來家里看他,終于忍不住怒火狠狠地給了兒子一耳光。這個鏡頭很真實地勾畫了焦書記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你的心里裝滿群眾,人民群眾就永遠的感激你,就永遠不會忘記你。
50多年過去了,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同志,這個響徹神州大地的名字終于成為我黨優秀縣委書記的一個時代標志和符號,他的精神成為我黨忠實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先進性標志,雖然焦裕祿同志在1964年以他年輕的42歲生命離開了蘭考,離開了親人和同事,但他的精神——親民愛民,艱苦奮斗,科學求實,迎難而上、無私奉獻,將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猶如一面偉大的旗幟永遠飄揚在祖國的星空。
焦裕祿同志和焦裕祿精神永垂不朽!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