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深處的獨白 ——讀牧子散文集《月滿鄉心》
我案前有一部新書,是作家牧子的散文集《月滿鄉心》。在這個燦爛的春天,我懷著一顆好奇的、不安分的心,特意踏上這個作者心目中富足美麗的島嶼,看她率真而典雅的身影。
牧子曾說,文學是她心靈的島,她在生活中的海洋里撿拾的寶貝,囤積在這座島上,把這個島嶼侍弄的五谷豐登,風情萬種。 先前,我也零散在報刊雜志上讀過她的文章,在我印象里,她的文字的永恒主題是溫馨和知性,她的散文很大的筆墨是記錄她行走大地的感受,懷念她夢牽魂繞的故鄉,描寫她以記者身份采訪的真人真事,她像一棵從懸崖峭壁的縫隙里鉆出的小草,充滿靈性與韌性,撲捉著晨曦的光亮。
她握住手中的筆,所到之處,每一條江河,每一塊石頭,每一條彎曲小巷,每一間房屋,每一處人家,每一個人物,哪怕是一株不起眼的野花,都寫的那么韻致,無不透著靈魂深處的東西。那是小中見大的品質,求真求美的風格。你看她描述的一處江河風景,“偶爾,在一處深水灣,一只矮矮的舊篷船被棄而獨自漂泊著,篷頂的竹席經風吹雨淋,漚成灰黑色,槳板沒了,桅桿孤立在那里,整個船空空地,一幅落寞的樣子。”
她像個精靈似的鉆在所描繪的人的靈魂深處,游走在人的犄角旮旯里,揣摩著人內心不可告人的心理獨白和疼痛。她細微的描述,在她的筆下,便成了開花有聲的生活美景。《藏在娘身體里的秘密》里“母親一進院子,腳立時瘸了,吃力地拐到空窯里,脫下鞋,往簸箕里撲拉拉地倒糧食。”那個食物匱乏的年代,從生產隊里偷點糧食,才不至于餓死,這篇稿子讀后令人心酸,作者用這些樸素的文字詮釋生命的高貴。 牧子所書寫的文字,都是細微中浸透自己對大自然和生命的體會。如《山谷的風》里“有一年,我到礦上去看他,正好遇上陰雨天,草山打滑,車下不了山,買不回來菜,連續吃兩天白菜燴粉條的燴菜”。 為了一篇稿子,為了給讀者以真實的畫面,牧子天南海北的跑,就像春天那些拿著授粉筆的桃農,那輕微的一點筆,秋后就是豐滿的果實,她情感的世界也就在這種生命的展示中生動起來,讀者的心靈由此深深地震撼了。春天,我們看桃園,也就是看花的容貌,也就是走馬觀花,可是在她的文學世界中,也就是看一個怒放的性情,一個春意盎然的心情。也許你在看花的時候已經注意到了,有些花朵顏色發紅,有些發白,那些顏色暗淡的、發白的花朵,也許你還有所不知,那是顏色發白的花朵還沒有授粉,好比一個長相姣好的女人沒有得到愛情的滋潤,臉色暗淡,生活沒有光彩一樣。一片一片桃園,一朵一朵花兒,桃農是用心經營桃樹,他們拿著小毛刷抓緊時間給顏色發白的桃花人工授粉,這才是用畫筆描繪生活,書寫人生。牧子的寫作對象全是生活中實際的,身邊摸得到的,她是用心靈和誠實寫作的作家。 我驚異于她在油鹽醬醋的平淡生活中,是怎樣抓住菜放進油鍋里那一剎那“滋啦”的聲音,那一直索然無味的生活一下子就變得豐富多彩起來。《朝拜生命高地》中,作者把“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詮釋地淋漓盡致。她在描寫一個兒子幫癱瘓母親沖洗下身的畫面“他身體高大微胖,在床上不好蹲下,只好雙腿跪著,表情莊重,小心翼翼的樣子……”,作者跟這位母親一個病房,從開始煩心,到那位母親的兒子的舉動所感動,人物心理千絲萬縷的變化,像山泉一樣“咚咚”地緩緩而下。她用一雙靈巧的手,用敏銳智慧的法眼,撲捉生活精彩的那一瞬間,把普通人的生活翻炒得風生水起,津津有味。 牧子是陜西吳堡人,生長在黃河岸邊,滔滔的黃河水滋養著她的心靈,在故鄉,有她永不磨滅的記憶,有溫暖的家,有割舍不了的親情。這些年,她從不間斷的寫作,在靈動的文字中梳理出理性與感知。在《山巔一棵樹》中,作者獨特的視角,獨到的寫作風格,父親那挺拔堅韌的性格從她細微的筆墨里凸顯出來,父親對子女那種無聲的愛,那種骨血親情,那種牽腸掛肚,都表現出一種特有的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濃濃的感情在里面無言的發酵。還有《蘭山深處有人家》《一月鄉心處處同》《藏在娘身體里的秘密》等等。尤其《藏在娘身體里的秘密》,當初我在牧子博客讀到時,就馬上被跌宕起伏的故事所感動,文辭之美,意境之美,這些真實之美無不觸動讀者靈魂的隱痛,當時我們高密民刊《海岱文學》正好請我組稿,我選中了這篇珍珠般的文字,牧子給足了面子同意我們刊登,這篇靈動的散文在《海岱文學》上熠熠生輝。她的文章善于描寫普通平凡的小人物,是棵小草就開花,小花不大,開得燦爛,沒有黃花,都結果實,透露出生命的璀璨。可以說,是牧子作品的真和美打動了我,她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了較高水準的文學價值。 讀牧子的文章,從中滲透出她對社會的憂患意識,敢于正視歷史和現實,更重要的是,她有一顆真正的良心。“隨口的一句話逗哭了孩子,我的臉馬上紅了。我忽略了他本不是一個商人,只是一個剛登生活舞臺的孩子。攬過他,忙哄道:買買買,買兩只好吧……”只有從人生的苦難中洞悉生活,在悲憫的苦難中歷練的作家,才能寫出感人至深的優秀作品。牧子的散文對生活在底層里的小人物,特別關注人間冷暖上的東西。她懂得,才寫作。她像一位善男信女,在菩薩面前不但求自己平安,還求世界上所有的萬物蒼生幸福安詳,她有博大的愛心,愛心,才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從這方面說,她的文筆獨到的表現方式以及深刻的思想都達到一定高度。
牧子散文的字里行間無不充滿著溫暖,她喜歡生活,熱愛生活,把心中的熱愛化成溫婉的文字,用心靈的訴說向讀者展現著自己特有的氣質和高貴的品質。
不可否認,有些文章摻雜著作者的些許憤慨和無奈,但這也是作者對社會關懷的情之深,恨之切,其實算不上缺點。這些小情緒小思想,小我意識,并不影響文章的美學價值,加上作者具備一定的文學史修養,具有豐富的個人情感,具有酸甜苦辣的社會生活體驗。黃河水醞釀了她的文章,滋養著她的靈魂,她的文字具有淳樸憨厚的人文風情。帶麩皮、麥芯的全麥粉比精粉更有益于百姓健康。 牧子散文集《月滿鄉心》,風格獨特,語言歡快,具有中國傳統所獨具的真、善、美的文學魅力,集中了她對這片深愛的熱土真情的獨白,是一部好讀的中國敘事。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