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舞動生命的音符
來源:作者:陶復元時間:2014-03-31熱度:0次
案頭這本人民文學出版社《海子的詩》,是人們對逝去的詩人海子最好的紀念。我無法想像1986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時海子的心情,但是,他留給我們的一句詩:“我走到了人類的盡頭”,這一切或許早有預謀。一個來自安徽懷寧的青年詩人海子就這樣定格在1986年3月26日這一天,留下他25載的詩意人生足跡。在他自殺的前2個月,他寫下了至今還廣為傳誦的那首《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因為這首詩讓我們的內心都充滿了美好。
我們的青年詩人海子從1982年就開始詩歌創作,他在1984年發表了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做為筆名。從1982-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里,海子如泉水噴涌般的激情創作了將近200萬字的作品。海子雖然年僅25歲,但是在他短暫生命里迸發出的超強光芒,久久不息一直照耀延續至今。可見詩歌是舞動生命的音符。
喜歡詩歌,有意思的是,喜歡在不同心情讀不同的詩歌,有不同的理解與體會?!?nbsp;海子的詩》放在書桌子上,最常讀的時刻是早晨,每次讀海子的詩,就像太陽每天是新的,讓我們感覺鮮活與清晰。海子的詩歌,就像一杯濃濃咖啡,讓你細細品嘗其中的甘苦。盡管有時候讀不太懂,但是感覺是美的,有時天真地想,美感常存在,也計正因為是我們讀不懂。
海子詩歌可圈可點之處在于,是他的深遽哲學思維,他的比干剖心赤子情懷,將諸多西方現代詩歌手法與漢語語言創造性融合在一起,在他的筆下,詩歌的語言是莊重的,神圣的,就像被生命的火燃燒過。同時,海子詩歌追求上的是基督教式的虔誠與自我表現,海子渴望成為太陽,我的理解是,在詩歌文化意象表現上,血液、火焰、飛翔,這些東西不僅僅是海子詩歌的主要意象,也是他的詩歌理想。海子是善良的又是溫和的,他不會傷害任何人,能夠受傷害的,只有他自己。自我犧牲的精神令他渴望燃燒,奉獻自己。
在海子的詩歌里,土地其實只是天空的另一種形式。土地也是紅色的,與海子熱烈頌揚過的火紅的山楂在色澤上有著驚人的一致性,被海子更熱烈地頌揚過的麥子,也因為對梵·高的海子式發現而呈同一種色調。太陽,作為紅色的一個輝煌意象,它使得海子的土地也擁有了日落和日出的涵義。的確,在海子眼中,只是日出和日落才最具有詩意,正午的陽光往往是殘酷的,它是事物的中間狀態,很難喚起海子的激情。
海子生前飽嘗寂寞,處在藝術與生活的邊緣,作品只艱難地發表了50首,留下了包括300首左右抒情詩、七部詩劇在內的250萬字遺稿。在他所有的作品中最具才情和影響的是那些抒情詩。海子的成功維持了一種校園對于詩歌的熱情,其人其事其詩激發了很多大學生的寫詩沖動,讓校園成為最初保證詩歌不死的堡壘,成為年輕詩人的必經之地。由此形成了北大和上海諸高校這兩個被自身運作所強化的營地。從詩歌本體而言,最重要的一點是,海子開啟了現代漢語音樂性的真正自覺。海子是單一的天才,他在他的內向和精神的面向,在自身語言即興和音樂性的面向做到了極致。然而,他既沒有完成現代漢語誕生偉大詩人這一歷代愿景,也沒有發展出有效的詩歌的方法表達更大范圍的時代和社會生活、我們當下的種種處境。因而在海子極致的面向,后來的詩人退卻、繞開了,退卻自有別的社會原因,但詩人們確是在他的空缺之地尋求?!?br/> 海子的詩歌語言簡約、流暢、堅貞有力,而他詩歌的內容在時空上得跨度更是常人難以企及。
有人問我,你怎么看待海子?我說,當下的寫詩早已不是海子可以代表和概括的,任何人不能僅僅知道海子,而我們應該超越海子,這件事情還沒有完成。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