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市北第四集讀后
來源:作者:于向陽時間:2013-10-09熱度:0次
青島市藍月亮文學社的作家們編寫市北區的歷史故事已經出版了三集了,今年出版的是記憶中的市北第四集,今天我把剛剛出版還帶著油墨香味的新書《記憶中的市北第四集》捧在手中,讀著一篇篇散發著墨香的歷史記述,眼前好象浮現出青島百年前的歷史,那德日殖民主義在青島的掠奪和奴役普通百姓的景象,百年歷史的四方機車廠現在是國家的火車機車生產基地,百年歷史的大康紗廠現在是聯城花園小區,百年的老字號:瑞福祥,華美旅社,青華照相館,聚福樓、糧店、煤店隨著歷史的進程慢慢消逝,許許多多老字號只剩下在老一代人們中的記憶。
青島是一座經歷過三代帝國主義侵占,奴役的城市,青島是一座紅色革命的發源地,青島市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亞洲的唯一戰場,青島是一座到處是異國風味建筑的城市,,是一座愛心盈溢,奉獻無私的城市。寫好青島的厚重歷史,使生生不息的文脈得以延續,能讓人們在匆忙的奔波里放慢腳步,讓人們去感受那些匆匆逝去的時光,追尋那些漸行漸遠的記憶,是我們每一個老一輩的朋友應該擔負的責任和義務。
歷史在發展,百年歷史發展的過程中讓我們的青島的街巷里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海泊河、吳家村、小鮑島、膠東路,華陽路、臺東鎮、水清溝等等都在訴說著昨天的故事,體育街的變遷,棚戶區的改造都迫切需要我們老一代文學工作者去及時記錄,去及時發掘、寫下那段變化,那段故事,那段歷史,這也是老一代給我們的子孫后代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
“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歷史記述的重要性,恰如馬克思所言“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
很喜歡讀歷史,因為它是客觀形成的真實記錄,編史修志始終是我們科學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國家進行經濟、文化建設的可靠依據,同時還是文學創作的重要素材。如:中國作家姚雪垠寫《李自成》,著名中國作家金嬴寫《天龍八部》等武俠小說,都是閱讀了大量的歷史材料作為參考,寫下了流芳百世的歷史巨著。
長期以來,國內外許多名人、學者總是感嘆中國歷史中難以尋覓社會基層民眾中的傳說故事,歷史記載。但是,我在閱讀藍月亮文學社的作家們編寫《記憶中市北》1、2、3、4集過程中欣喜地看到,青島作家們用生動的語言寫下了青島市百年歷史在街巷里院、工廠、學校發生的趣味故事,同時還真實地感覺到,《記憶中市北》1、2、3、4是一部青島市的發展史,對青島的歷史檔案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中國的歷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同志有一首詩:“前事不忘后事師,自來墳典萃先知。猶龍柱下窺藏史,呼鳳輿前聽誦詩。國步何由探軌跡,民情從以識端倪。上林春訊人間滿,剪出紅梅花萬枝。”正是如此,青島市在日新月異的高速發展,還有許許多多的故事等待作家們去發掘,去編寫,為我們的后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