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呼喚出詩的意境
來源:作者:趙維峰時間:2013-04-18熱度:0次
欣聞張步青先生于2011年9月出版了他的詩集------《勘探路上》,我就一直在期待中拜讀他的詩作,當一本飄著墨香,由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封面印刷精美的書擺在我的面前時,我愛不釋手地翻閱著,字字句句品味著,就像品味一杯清香濃郁的龍井茶。
毛澤東說:“詩言志”。詩如其人,詩人常常以嘔心瀝血的詩篇反映時代的精神風貌,表現人民的心聲和愿望,他高度關注時勢政治,心猶天下,涉獵廣泛,屈原,毛澤東都給了我們很大的影響與啟發。張步青出版這本詩集,因為詩集凝聚了他的心血與智慧,那些富有哲理的詩句,謙遜好學,默默無聞,踏踏實實的人生歷程都溶解于詩句中,就像一壇老酒越陳越香濃,越喝越有滋味。
步青先生是河南省地礦局第一水文站高級工程師,上世紀八十年代發表文章,并加入新鄉市作家協會,作品常見于全國文學雜志.由于步青先生是一資歷很深的地質專家,所以他的作品很多反映的是地質勘探隊員的生活情趣和理想信念的,正如他在詩集《并非后記》中說的;“我所以要出這本集子,也只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勘探隊,了解勘探隊員的生活,想通過這本書告訴人們,勘探隊員在干什么,想什么?由于他們的事業決定著他們工作場所的特殊性,多少年來讓人們生出許多神秘感。然而,卻很少有人關注他們,特別是文學作品去關注他們,在諸多的文學作品中,反應勘探隊員生活的作品很少,這讓許多勘探隊員心生一絲孤獨,正是這一絲孤獨的觸發,我才想出版這本書。這本書所反應的只是勘探隊員生活中的一角,對于他們生活中的風貌,對于他們所干的事業,遠遠沒有涉及更深層次的描寫。我想把這本書當做一塊磚拋出去,希望引來更多的奇葩美玉。如果成真,我會感謝他們對勘探隊員的關注。由于反眏勘探隊員的文學作品太少,我還要繼續寫下去。勘探隊員自己寫自己,別人不寫,自己再不寫,這不是勘探隊員的性格。”
一個執著,堅強的老人形象呼之欲出,躍然紙上,他有著巖石的性格,大山一樣的情懷,年逾花甲,筆耕不息。在物欲橫流,急功近利,買方市場沖擊下,他文思泉涌的閘門一旦啟開,便一發不可收拾在群山疊嶂的峰巒中,呼喚出一篇又一篇詩的意境。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勘探路上,詩行天下,步青先生詩集的出版,驅走了一絲孤獨情懷,在詩壇上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浪花匯集,奔騰入海,海水潮涌,我們期盼詩壇的錢塘江大潮及早到來,我們將為之推波助瀾,其景致將美不勝收,讓我們為其鼓之,呼之,觀之,嘆之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把文學藝術境界歸納為三條,即經典三境界:
其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宋 晏殊 《蝶戀花》)
其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北宋 柳永 《蝶戀花》)
其三:眾人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宋 辛棄疾 《青玉案》
元夕)。
同樣,步青先生的《勘探路上》,理想與現實也要經歷這三種意境的磨練與考驗。
意境一:
在那感情的荒年/ 忍受愛的饑渴/為了僅存的信念/我同你一起跋涉/我要用愛的經緯/編織一個彩色的夢/用鮮花和荊棘/在山野點燃一盞明燈/ (《勘探路上》第25頁)
我只想依偎在你的身邊/和你一起聊天/我什么都不愛聽我/只想聽你的松濤響泉/我只想看/春日的艷妝/冬日的素裙/因為我愛你呀/才釀成這熱戀的情思萬千/我不善情書/只有讓忠誠燃起愛的火焰/我無須約會/總能讓青春趕上你的時間/讓月老見證吧/我能經的起時間的考驗/我將用理想的瓊漿/寫成終生愛你的誓言/ (同上 第9頁)
在《山戀》中他更加堅定的表白:沒有紅娘的鵲橋/我卻一往深情地/把自己許給了大山/我們相愛/引起冬的嫉妒/他在我們相約的路上/布滿了冰/我全身心的愛/豈能被冰雪擋住/在那無法相見的日日夜夜/我寫滿了一頁又一頁情書/鏟除了橫在路上的堅冰/
( 《勘探路上》 山癡 第24頁 )
意境二:
我們第一次相見/是在那水聲叮咚的泉邊/我看到你那目光里/流瀉著驚異和羞澀/你只問了我一句話/別的什么也沒說/我們又一次相見/是在機聲隆隆的山坡/我感到從你那注滿青春的心房/正飛出理解的愛波/我那時剛下班/帶著滿身的油泥/你卻把柔情蜜意的話傳遞/我們再次相見/是在我們的帳篷宿舍/我從你那豐滿的軀體上/聞到了沁香/
(《勘探路上》 愛鉆工的姑娘 第8頁)
意境三:
詩人運用四季變化描述:春天懷孕了/夏季是最好的妊娠歷程/大汗淋漓/步力蹣珊而熱烈/五彩斑斕的秋/靜靜地分娩/大雪為冬蓋了一條被子/讓寶寶舒舒服服地睡/然后把生機還給春天/ (《勘探路上》 第38頁 )
詩人通過對愛情的漸進描述,戀愛從量變到質變的水到渠成,既有對勘探事業的忠誠與奉獻,又有愛情的纏綿與誓言,事業與愛情的成功交相輝映,陽剛與陰柔的天地合融,這樣美妙的意境被作者恰如其分的靈活轉換應用,在字里行間中張顯流露的更加充分,它帶給讀者心靈美的感受,含蓄的愛情描寫,給詩的意境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
談到文學藝術想像時,《文心雕龍》中提出了“積學以儲寶,鈞理以富才。”他強調藝術想象要有廣泛的生活知識積累。他還說:“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也就是說文學批評中的真知爍見,只能建立在廣博的學識和閱歷之上。同時批評那些“各以所長,相輕所短”的觀點。“人人自謂握靈蛇之珠,家家自謂抱荊山之王”的不良批評風氣。
在談到詩的文采與詩的想象空間時,《文心雕龍》中又講到:“詩文的內容不是一般的語言,而是和“像”,“文”,相結合有“采”的語言,兩者關系是:“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經正而后緯成,理定而后辭暢。”它們相輔向成,形成完美統一,而在創作中通過“神思”達到的。
“神思”是一種自由的想象空間,“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疑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情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于風云并驅矣。”
以情動人,以情感人,情是詩的果肉,辭是詩的骨架。步青先生描寫地質隊員思念妻子的詩句同樣讓人為之動容,那個急切回家探親的地質隊員的幾個動作刻畫的惟妙惟肖,真是一個令人拍案叫絕的小品。在寫作格式上,作者參照了前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的樓梯詩,同時還參照了著名詩人賀敬之《雷鋒之歌》的寫作模式,讀起來使得語言更加鏗鏘有力,具有明快的節奏感。
到山上 / 想著地里的莊稼/ 到田里/ 念著山上的鉆塔 / 一次次別離 /像一次次/ 把聯體分割/
離別時/ 你留下彼此寂寞 / 月亮升起的時候 /升起兩地牽掛/
(《 勘探路上》 一頭沉變奏曲 第43頁)
日歷/ 翻了又翻/ 筆/ 拿起又放下/ 每天讀的書/ 放回書櫥/ 不穿的衣服/ 掛到衣架/ 從來不疊的被子/ 疊了又疊/ 本來潔凈的地板/ 拖了又拖/ 唯獨那 /一絲焦慮/無處置擱 /
( 《勘探路上》 迎接探親 第44頁)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作者與山打了一輩子交道/ 他勘探了山的靈魂/ 復制了山的檔案/ 山把他掏空了/ 他卻沒有把山破解/ 當他滿頭白發的時候/ 山卻向人們展示青春 /這輩子/ 他是離不開山了/ 爬不動山的時候 /又要把山背回家/ 他要伴它/ 慢慢變老/ 老了/ 也不與山分離/ ( 《山癡》第48頁)詩人在感受歲月滄桑之際,要我們在平凡的生活中詩意的活著。地質工作是國家資源的情報站,勘探隊員就是偵察兵。世界能源的緊缺,引起國家加緊對這方面的研發。溫家寶總理曾是一個地質工作者,他對自己要求: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他還多次引用林則徐的詩:“茍利國家生死以,豈能禍福避趨之。”讓我們用溫總理喜歡的名人詩句共勉之。
詩是文學作品中經典的經典,詩的繁榮與低落會直接影響到戲劇的興衰。所以在文學作品中它是上海南京路上的珠寶店,北京王府井中的榮寶齋。步青先生的詩作是用地質錘反復敲打出來的,是用放大鏡把生活中的小事放大出來的,其中每一件事又是用羅盤前后測量出來的。他對地質事業愛之有加,其詩作與地質工作息息相關。如果作者沒有扎實的文學功底,遇見再多的恐龍蛋,三葉蟲你也會索然無味,生活覺得平淡如水,激情也會蕩然無存。平頂山作家劉慶邦出版了許多關于描寫煤礦工人的小說,作者本人就是一個農民出身的煤礦工人,慘烈的礦難無時不震撼著有良知的作家心靈,久而釀之,好的作品就會噴之而出。而步青先生的詩作《勘探路上》,同樣從一個地質隊員成長為一個地質專家,所以描寫起自己的生活,筆鋒的駕馭就顯得那么輕車熟路,得心應手。真可謂:知我罪我,唯有春秋。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