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山西觸動中國
來源:作者:如果時間:2013-04-11熱度:0次
——讀《中國觸動全球》有感
“一個國家的發展,就像人的一生,主要就是關鍵的幾步?!边@句是來自《中國觸動全球》的原話,我認為這精辟地道出了中國崛起的原因。一路走來,不能說沒有犯過錯誤,但是在最關鍵的幾步上,我們堅持著中國特色的治理模式,走對了,也就崛起了。
在中共十八大召開之后,山西省又如何走好這關鍵的一步,如何用事實來交上一份令黨和國家滿意的“成績單”呢?
縱觀10年的風雨路,山西省委和省政府帶領人民群眾戰勝了金融危機,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塑造了一個嶄新的山西形象。確實,經濟的發展對老百姓來說是一個喜報,然而,在關注經濟增長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放開眼光,看一些更長遠的東西,作一些更長遠的打算呢?
比如提升軟實力,比如增加人民的幸福指數。當然,我的這些想法并不意味著放棄經濟發展,而是在增強經濟實力的同時,也分出些精力來搞好軟實力,不要只一味地追求GDP的增長。
在各省都在如火如荼地大力發展經濟的時候,我們應該怎樣脫穎而出,尋求突破呢?首先拼的必然是經濟實力,那接下來呢?本來我們發展經濟也是為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果人民有錢了,卻反而不幸福了,那不是違背了我們的初衷嗎?
“再造新山西”是我們努力的目標,那么到底什么才稱得上是“新”,“新”的內涵又是什么呢?
作為產煤大省,煤礦開采的安全一直以來都是關注的焦點,一噸又一噸煤礦被運往全國各地,拉動著山西省經濟的增長,是山西的經濟命脈。如何保障挖煤工人的安全便是我們需要考慮的首要問題,沒有了事故,便沒有了生離死別的痛苦,便能夠保障人民群眾的利益。因此,安全的環境便是山西的新變化。
除了安全的環境,對于老百姓來說,收入水平、健康水平、教育水平等等的提高都是提升他們幸福度的關鍵。工資的增長幅度永遠跟不上物價的飛漲,看病難的問題還存在嗎,需要我們去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看來,要想真正做到這個“新”字,除了相關機構制定正確有效、有針對性的政策外,還需要有人去實行、去落實,還需要人民群眾積極地響應和配合。
一個“新”字往往蘊含著一種化繭成蝶、鳳凰涅槃的蛻變,這種變化要求我們建立一套新的價值評判標準,不再以經濟增長的速度為目標,我們需要追求的是硬實力和軟實力相結合的綜合實力的提高,這也適應了國家發展的新要求。
然而,這些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完成的事。我想干部隊伍的努力便是新變化發生的突破點。作為干部,最為重要的便是要有民生情懷,先群眾之憂而憂,后群眾之樂而樂,成為一個純粹的人,脫離低級趣味的人。就像做好事后心情也會變好一樣,為人民做實事也是一件光榮的事。如今,干部年輕化的趨勢已日漸明顯,要想培養他們的民生情懷,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在教育上下功夫,用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來加以熏陶,這種文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軟實力的一種,比如儒家文化中的和而不同、民本思想等精髓。這是一個一舉兩得的辦法,既能提升干部隊伍的整體素質,又能對增強軟實力工作起到帶頭作用,同時也能提升人民群眾的思想覺悟。
山西省要想一鳴驚人,像中國觸動全球一樣觸動全國,求新求變是必須要走的一步,盡快形成山西模式更是迫在眉睫的事。這個模式要能夠符合省情,符合全省人民的共同利益,只有這樣山西才能走上一條正確而又富有特色的道路。
硬實力讓我們不挨打,軟實力讓我們不挨罵,因此我們要在不挨打的基礎上,用正確的指導思想和相關政策,為百姓的幸福而奮斗終生,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有自己的話語權,才能將先輩們幾十年辛辛苦苦創下的基業牢牢地攥在手中。
只有經歷一番寒徹骨,才能脫胎換骨,傲立枝頭,花香撲鼻。十八大的花園中,定會有屬于山西的一席之地!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