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紀實的興起
文/黃世英
隨著微博“風靡世界”,微小說、微電影又相繼誕生,一個微時代到來了。
微時代在很大程度上迎合著人們及時性的體驗與消費需求,忙碌的群體很難抽出一大塊時間,悠閑地去觀看或閱讀長篇大論的文學作品,又一個新的文體——微型紀實文學(微型報告文學),簡稱微紀實,便應運而生。
紀實文學曾被譽為“文學的輕騎兵”,微紀實是“輕騎兵”中最精銳的前哨騎士。最近刊登在中國土資源報副刊上的《雪域高原的鷹》,就屬于微紀實作品。行業性報紙的副刊,尤為適合開辟微紀實作品專欄,把新聞與文學緊密地融為一體,及時地傳達本行業的時代最強音,弘揚行業精神。
微紀實以文學的筆觸、紀實的手法,敘述一個真實而完整的誘人故事,在“篇幅超短”的限制下,一般字數在2千字左右,適合在報紙的副刊上發表和網絡上傳播。它的出現,標志著“紀實文學快餐”時代的到來。
微紀實的創作要素,可表示為“人物+故事+主題”,主題是敘事的靈魂,故事圍繞人物與主題展開??伞耙蝗艘皇隆?、“一人多事”,也可“多人一事”,以白描的手法塑造出“雕像式”的人物形象,或“浮雕式”的人物群像,揭示作品的主題。
微紀實與常規的新聞通訊以及新聞性的微型紀實,最大差別在于:后者注重記事;前者注重塑造面目清晰的人物,并以文學的筆觸進行敘事。微紀實作品姓“文”,正如微電影與新聞片的區別,二者雖然都是超短,但一個是藝術作品,一個是新聞作品。
“無奇不傳”,微紀實選材要奇特。微紀實作品,從情節展開到矛盾沖突,以及最后的結局,都有明顯的起承轉合,“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微紀實作品書寫時代的足音,要有獨特的創意,要善于撲捉生活中的細節,要渲染感情,要有幽默感,要把地域文化揉進作品里,要有知識性、趣味性、可讀性。
微紀實是嶄新的文學樣式,是一種創作方式,也是一種文化傳播的方式,它剛剛誕生,還需要創作者與讀者共同在實踐中去探討與完善。
點擊閱讀微紀實作品:
沖出絕境
野外營地紀事
絕地逢生
與獨行女俠同行
兵困神山
冷美人的眼淚
遭遇“雪茫”
上一篇: 關于游記散文的思考點滴(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