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持彩練當空舞——品鑒邢宿城攝影作品集《徽韻春歌》
來源:作者:許桂林時間:2012-05-15熱度:0次
也許是去年沒有閏月的緣故吧,整個的冬季似乎顯得格外的漫長。立春到了,卻聽不見春的腳步;雨水到了,也感受不到瀝瀝雨水的滋潤;驚蟄到了,渴盼已久的春雷并沒有在遙遠的天邊滾動;過了春分,到了清明,才依稀覺得大地有了些微微的暖氣。就在這春寒料峭的時候,我翻開了邢宿城的攝影作品集《徽風春韻》,當我一頁一頁的品鑒欣賞那些精美的、絢麗多彩的攝影作品時,春天的氣息仿佛溢滿了我的整個身心。我一下子想起了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尋找春天的詩句:“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山來”!
從結識邢宿城到今天,算起來也快有三十年了。但細想起來,我卻很難在生活中給他個定位。他當過兵,當過工人,為過文,從過政。無論哪一行,他都是干得有聲有色,頗有建樹。我讀過他寫的詩,那詩句情美意真,大有郭小川的詩風;我看過他的書法作品,那架構酣暢淋漓,絕不亞于一些書法家。但我決沒有想到他的攝影作品竟也是如此精美、如此絢麗、如此的透出對大千世界厚重的詮釋。
邢宿城的《徽韻春歌》共分十一輯。在這里,有他步履所到的歲月采風;有他細細聆聽的千秋徽韻;有他觀察入微的黃山的日出、黃山的云海;有他情有獨鐘的徽街的古貌、徽街的風情;更有他對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石一花的獨特視覺。欣賞他的攝影作品,你能聽見溪澗潺潺的流水;你能洞見深山幽幽的空谷;你能撕扯高空那絮絮的白云;你能觸摸山中那嶙峋的怪石。那一刻,你也就跟著他走進了他的攝影天地,融化進了大自然里。
品鑒邢宿城的攝影作品,最令我動容的是三十三幅黃山云海,它會使我想起郭沫若的詩句:仿佛身在云海,心中升起波瀾;最令我贊嘆的是古色古香的徽派建筑,他會使我置身于塔堡祠堂街巷之間,流連忘返,不知今夕何夕。他拍的迎客松,大膽的突破了傳統,,就像一副黑白剪紙。最難得的是松樹垂下了自己翅膀似的枝子,而整個松樹的主干卻昂然向上,仿佛直上蒼穹。他拍的七月荷花,尖尖嫩角,動中有靜,艷而不俗。他拍的四幅凌霄花,滿墻皆綠,滿目清涼,搖曳有姿,惹人愛憐。在這里,一切的瞬間皆變成了永恒。
好的攝影作品,是變幻的色彩,是如夢的空間,是跳動的音符,是燃燒的火焰。品邢宿城的攝影,無論是光線的選擇,還是人物的表現;無論是環境的選擇,還是畫面的構成;無論是典型的動作,還是抓取的技巧,無不顯示了邢宿城的攝影功力。在這里,蒼涼和古樸、艷麗和灰暗、現代和歷史有機的交織在了一起,大自然和人類的和諧達到了了完美的統一。
古人有“畫龍點睛”之說。“睛”者,神也。有了神,一切也就活了。邢宿城的攝影作品,無論怎么看,都體現在他的“神”上。我覺的,邢宿城的所有攝影作品都是表象。只有透過那些眼花繚亂的表象,才能展現給我們活靈靈的、生動的、內在的、厚重的文化底蘊。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我想,這個答案也只有走進邢宿城的攝影作品里才能領略了。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