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彪炳千秋的發現
來源:作者:袁贛湘時間:2012-05-22熱度:0次
一項彪炳千秋的發現
——江西龍南離子吸附型重稀土礦發現記
顏定邦初稿、袁贛湘整理
江西新類型重稀土礦床是1970年初發現的,經過近三年的普查與勘探工作,證實為一特大型的重稀土礦床,是國內外首次發現的新類型重稀土礦床。是世界找礦史上的一個重大突破。——原載《江西日報》。
《江西省龍南縣足洞重稀土礦》1983年獲地礦部找礦一等獎;《江西新類型重稀土礦床發現勘探及成礦理論研究》1988年獲國家級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從此,江西贛南有了“稀土王國”美譽。轉眼42年過去,當年為發現龍南重稀土礦作出巨大貢獻的顏定邦同志,現已75歲高齡(1993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回憶起那段激情燃燒的尋找稀土歲月,他依舊歷歷在目……
“稀土有工業味精之稱”。60年代末,原江西地礦局908大隊地質人員對稀土了解甚少,國家要尋找含釔量高的稀有礦種,側重點才轉入以釔為主的稀土礦普查。在普查與評價偉晶巖型鈮鉭礦過程中,發現龍南區域存在稀土礦床的有利條件。1969年以顏定邦為首的地質小組進入礦區進行偉晶巖型鉭鈮礦普查與評價。經過一個月工作,他們在花崗巖體風化殼中采集了礦樣品,經光譜和化學樣分析,發現了鈮、鉭、釔、鐿等元素。后又經人工重砂樣分析,發現鈮、鉭元素含量不高,釔、鐿及其他稀土元素含量相對較高,尤以釔、鐿元素較為明顯。當時處在“文革”時期,一些同志思想較為混亂,對尋找稀土的認識也不到位,為顏定邦等同志在尋找過程中制造了許多阻力。
顏定邦在發現了國家急需的稀土礦線索和在別人不太理解的情況下,他邊學習、邊實踐、邊總結(當時尋找稀土礦屬于保密礦種)。為擴大尋找成果,他建議暫停礦區的野外工作,進行全礦區的資料整理。通過對資料的整理,他發現在這個工作區域內釔元素含量已達到了特大型礦區規模,可綜合利用的含鈮、鉭元素的礦物量也達到中型以上規模。通過各種資料與數據說話,許多同志同意把這個礦區繼續搞下去。
為了保密,礦區只用“七0一礦”代號。顏定邦面臨的問題是如何解決稀土的賦存狀態。他寫信到一些兄弟單位去救援。取得的成績也得到了908大隊黨政領導的支持,同意加大對稀土礦的評價,以淺坑(坑深3至4米)為手段,按一定網度由西向東、由密到稀控制足洞地區的巖體,逐步擴大礦區達24平方公里,富釔礦4平方公里。大隊實驗室也派出多名化驗技術員前來協助工作。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過程,在尋找富釔礦物中,他們連采樣、篩選、挑樣、淘洗都自己動手,勤奮和敬業工作得到了干部職工的愛戴。
正在攻堅克難關鍵時期,顏定邦因工作壓力、勞動強度過大,造成胃大出血……他剛出院,又聽到某人要這個礦區下馬……心急如魂的顏定邦竭力堅持,用地質工作者的良知強硬頂撞,終于讓礦區工作得到延續。他又提出:一是在有代表性地段進行采樣,就地淘洗和鑒定,尋找含釔的礦化物和新礦物。二是在有代表性地段選擇有代表性的樣品,不經淘洗在室內按照主要造巖礦物和付礦物分選出來。在采集的五組有代表性樣品中,經室內工作發現了世界罕見、我國首次發現了砷釔礦。
經多個省、地權威化驗單位鑒定,終于確定為砷釔礦。他們又在查明稀土賦存狀態和稀土富集分配狀況平衡過程中付出了極大心血,還發現極大部分稀土量富集在稀酸造礦液中,這項不起眼的新發現,為水洗稀土工藝流程的確立奠定了基礎。這項工藝流程后來成為江南諸省稀土采、選的最重要流程載入史冊,為稀土工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江西龍南稀土礦的發現具有一大(規模大)、二新(新類型、新礦物)特點,屬國內外首次發現花崗巖體風化殼中離子吸附型的重稀土。也是贛南繼發現鎢資源以后又一驚世之舉。是原江西地質局908大隊(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前身)以顏定邦為首的地礦人發揚對事業不離不棄,對探索不折不撓的拼搏精神,在有關單位緊密配合、大力支持下,加強地質調查研究,不斷實踐取得的結果,是世界找礦史上的重大突破,從此改寫了我國稀土工業由西北向東南延伸的格局,改變了贛南工業的格局。他們創造出礦選離子吸附型重稀土的工藝新流程,也是稀土工業的一大舉世創舉。為祖國建設和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立下了不朽功勛。
這一項新發現足已彪炳千秋。
作者:江西地礦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宣傳部 袁贛湘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