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故土妙筆生花——讀趙福海小小說集《天堂里的微笑》
來源:作者:趙福海時間:2012-06-03熱度:0次
情系故土 妙筆生花
——讀趙福海小小說集《天堂里的微笑》
◎蔡先進
與趙福海先生“相識”純屬偶然。前不久,我有幸加入“漢語姿態”QQ群,無意與趙福海“相逢”。看了他的博客,我們就成為QQ好友。我們簡短地聊了幾句,言談甚歡,頗有相見恨晚之感。于是我主動索要他的新著小小說集《天堂里的微笑》(鳳凰出版社,2011年6月版)。我當時是習慣使然、順便說出口的。沒想到十天后,我果真收到郵遞員送來的包裹領取單。由此看來,福海先生不僅是豪爽大方的作家,而且是平易近人的好兄長。
趙福海是個多棲作家,出過詩集、長篇小說、小說集、文學評論集、長篇報告文學,而且還與人合著過散文集。看了福海先生的創作簡歷,我不僅對他肅然起敬。
福海先生小小說的語言優美,在結構設置方面獨具匠心,氛圍營造與場景烘托相輔相成,其作品既弘揚時代主旋律,也針砭時弊、鞭撻假丑惡,抒發了他對家鄉父老鄉親的愛恨交織的情感,他的情結永遠系在生他養他的那片故土。讀完福海先生的小說集,我認為他的小小說結構精巧,情感真切,意境優美,散發出一股濃郁的人情美人性美。其小說中滿溢出強烈的使命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顯示了福海先生作為報告文學家應有的秉性與情懷。
首先是構思精巧。《金點子》是一篇批判現實主義力作,它揭露了機關干部務虛不務實、善于做表面文章的現象。主人公蕭何大學畢業、躊躇滿志,被分配到局辦公室上班,頂頭上司是本家叔叔。蕭何本以為跟著叔叔主任學些“金點子”(實際本領),哪知道三年來什么也沒學會,只學會“四陪”:“陪朋友用餐、陪朋友喝酒,陪朋友進風景名勝區,陪朋友進歌舞廳”。有一次市局來檢查,在蕭主任的安排下,蕭何與分管局長陪同檢查組一行吃好喝好玩好,馬上得到市里通報表彰。真抓實干少,局里卻“年年被市縣評為先進單位”。蕭何不再躊躇滿志,身上不再散發著青春的光彩,走路也不再精神抖擻,他焦急、煩躁、憤怒、無奈,將叔叔的這個“金點子”反映到市紀委,讓蕭主任吃不了兜著走。整篇小說構思新穎別致,結尾巧妙,具有石破天驚的效果。
其次是情感真切。著名評論家閻綱說過,“文學,情學也。”小小說當然也不例外。福海先生在小小說創作中也比較注重情感的渲染與張揚。福海在情感方面表現突出的小小說有《父母的愛情》、《那天,雪花飄》、《不能過那條河》、《雨打芭蕉》、《劉嫂》。上面提及的最后三篇是寫留守或寡居農婦的,福海先生把這類人群的情感困惑寫得入情入理、情真意切,讓人感同身受,具有強烈的情感震撼力,營造出凄美的藝術效果。可見,福海先生農家生活的知根知底、了然于心。
再次是意境優美。福海的小小說通過氛圍營造與場景烘托,運用詩意浪漫、情景交融的語境,讓讀者不知不覺間陶醉于他編織的溫馨美好的意境中,愉悅身心,余味悠長。具有這種藝術特征的小小說大多涉及熱火朝天、日新月異的新農村建設,這些小小說思想積極健康明朗,緊扣時代的脈搏,弘揚著昂揚向上的時代主旋律,代表作有《二虎進山》、《俺家大嫂》、《春夜》、《村長夫人》等。
第四是人情美人性美。福海小小說不僅意境優美,而且著意于人情美人性美的挖掘。在這些作品中,集中體現了福海先生對純潔心靈與高尚情懷的追求。這類典型作品有《不能過那條河》、《那月亮那星星》、《雨打芭蕉》、《花椒》。《那月亮那星星》開篇通過夫妻間的信任入手,寫一個女人跟蹤自己的男人與另外一個女人“幽會”,讀來扣人心弦,最后的結果卻出人意料:這對孤男寡女并不是做什么見不得人的事,原來是合伙照料體弱多病的李老漢,結尾意境優美、情景交融,頗有沈從文小說“人情美人性美”的余韻。
當然,福海先生并非一味地唱贊歌、只懂得溫柔浪漫詩意,社會上的種種丑陋黑暗的現象在他筆下也時有呈現。在這些揭露社會負面現象的小說中,我們看到了福海先生犀利冷峻陽剛粗獷的一面。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華章。”正是有著強烈的擔當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福海先生才不斷有謳歌時代弄潮兒的小說面世。作為報告文學作家,福海先生嫉惡如仇,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用他或犀利冷峭或幽默詼諧或輕快俏皮的筆觸,迎頭痛擊了這個社會的假丑惡。《狗死了》、《晃動的紙幣》、《支局長頭疼病犯了》、《煙盒上的副鄉長》、《花椒》便是五幅批判現實主義的精妙畫卷。《花椒》的主題關乎親情鄉情。《花椒》主人公花椒是農家婦女,花椒為人冷漠無情:她不顧丈夫是獨子,一結婚就鬧分家,從此,公爹公婆不再跟她往來;娘家哥上門為侄女借打工的盤纏,她竟也一毛不拔(這樣的情形十分罕見,是藝術夸張),花椒的哥十多年來沒有再上她家的門;左鄰右舍來她家借東西,一塊布衫片也借不出。這樣一個不講親情鄉情的農婦,精打細算過著富裕的小家生活,住上了洋房,兒子也上了大學,自己卻住進了省城大醫院。本來這時候大家完全可以隔岸觀火、幸災樂禍。可是,公爹公婆、娘家哥嫂和左鄰右舍卻不計前嫌,不約而同地拿了禮品前來病房看望她,“淚水突然模糊了她的眼睛”。這個結尾營造了悲喜交集的意境,同時給那些自私自利的人以敲響警鐘:人啊,為何非要等到生病或臨終前才明白親情人情的美好可貴之處呢?一個人活著,就是為了要享受人間的歡樂,人活著就是熱愛生活、感恩生活,并回報生活。這是《花椒》給我的啟示。
合上這部小說集,慷慨豪爽的俺家大嫂、潑辣大方的村長夫人、薄情寡義的花椒、投機取巧的蕭主任、因玩麻將斷送孩子性命和婚姻的“社會媳婦”,還有作風腐敗的支局長……這些血肉豐滿、形象鮮明的典型人物深深烙印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
福海先生寫小小說非常注重標題、開頭、主體和結尾有機結合。在我看來,在結構的醞釀與設置上,福海先生是花了狠功夫,下了大力氣的。也就是說,福海先生在小小說的技巧(即外在因素)方面的投入非常大,從而忽略了內在意蘊的深層挖掘;福海先生的小小說大多比較巧妙,但尚未達到大巧若拙、渾然天成的境界;福海先生的小小說“人為”痕跡比較明顯,還沒有達到“情節發展貼著人物走”的地步。好在,福海先生在“看似平實無華,實則意蘊深長”方面有自己獨到的理解與審美追求,福海先生飽滿的筆觸始終凝聚在生于斯長于斯的那片故土,那里有他念念不忘牽腸掛肚的父老鄉親。
(參考字數:2445個)
【被評作品簡介】《天堂里的微笑》,2011年6月由鳳凰出版社出版。作者趙福海,系中國國土資源作協會員,河南省作協會員,洛陽市欒川縣作協副主席,著有詩集《窗欞》、《小鳥醒了》,長篇小說《黃金機遇》,文學評論集《小小說創作啟蒙》,長篇報告文學《高山紅日》,散文合集《五個人的天堂》等。
【作者簡介】蔡先進,筆名納寒、童顏無忌,武漢新洲人。系中國散文家協會會員,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武漢文藝理論家協會會員,武漢作家協會會員,《綠城文學·校園》雜志編委,新洲區作協《問津文藝》編輯。著有散文隨筆集《靈魂勁歌》。迄今為止,已創作文藝評論二十余萬字。
【作者通聯】武漢市新洲區農業局辦公室蔡先進(收)
郵 編:430400
聯系電話:15927567266
電子郵箱:cxj1972511@sina.com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