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我采寫了多篇反映地質找礦一線職工的通訊稿件,反響均較好。通過沉到找礦一線職工中去采訪,我發現基層找礦一線職工中有這么多、這么深、這么突出的感人事跡,從他們身上我采到了眾多“金子”。
其一、我采訪過一名地質項目隊長,他的家離礦區120公里。他家有患癌癥的母親、有正讀小學的兒子,可他并不能在家侍候母親。母親去世前還在喊他的名字,可他正帶領著項目隊員在山上搞普查,當聽到母親去世的噩耗后,他安排好小隊工作才駕車回家,看到已開人間的母親,他只能長跪在冰冷的母親遺體前作最后的道別。
其二、我采訪一位地質老高工,他在野外一線工作了30多年,因長年在野外一線工作,他年過80的老母根本無法照顧。更讓他愧疚的是他的妻子患了癌癥,經過手術后需進行多個階段的放療,可妻子每次做放療他都不在身邊,只能一個人去做。因疾病和寂寞妻子常常在家氣得大哭,可他又能怎么樣?他一去野外就是大半年,家中的事根管不上。后來女兒要生孩子了,也想得到他和母親的照顧,可他妻子身體不好根本照顧不過來,女兒只到外地的婆家去生產。
其三、有一位地質項目隊長他長年在野外從事地質找礦,愛人和孩子隨他遷到了贛州后,愛人要在贛州買房子叫他前去參謀,他說沒有時間,愛人把房子買下來后才告訴他,他都不知道房子在那個位置,房子裝修他沒有過問過。女兒要他去學校參加家長會,他還不知道女兒在市里的那所學校、什么位置讀書。
其四、有一個項目隊長他帶著十幾個人,在遠離贛南4000多公里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宜里礦區工作,他帶領項目隊員克服重重困難,僅用三年時間,一年跨越一大步,完成了一個礦區從普查、詳查到勘探的全部工作,在那個曾經被譽為“呆礦”的地方,取得了地質找礦重大突破,提交了一個大型鉬礦的報告,還找出了那個礦區的成礦規律,完成了過去至少需40人、6到8年才能完成的工作量。更可喜的是在那個地方,創下了江西地礦人的地質找礦信譽、品牌和實力。
這四個人都是地質找礦的項目隊長,說起來都是些不起眼的小人物,連隊里的中層干部都算不上(有一人去年提為副總工程師)。可通過沉到他們中間去采訪,我才在他們身上發現了“金子”,甚至為他們動人的事跡所感動,在一線從事地質找礦的隊員中,他們真正太無私、太執著、太敬業、太默默無聞地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了,他們的心猶如“金子”般閃光,這個光就是對地質事業執著熱愛,對做好本職工作赤誠敬業,對為實現地質找礦新突破有著崇高追求。
自古有“百善孝為先”。上述幾名項目隊長難道說他們都是鐵石心腸,是不孝、不善、不愛、不仁、不義、不食人間煙火的圣徒?其實在地質隊員心中他們的愛都是大愛,都是對祖國、對地礦事業、對工作無私的愛,他們的愛最神圣、最崇高,因為他們在用創造一流的佳績回報對親人的愛……我是地質隊土生土長的第二代地礦人,從小就看見我的父親和父輩那代人拼命一般工作,今天又看到了比我小一代人的地質人依舊在拼搏工作,依舊在獻身地礦事業,依舊在用行動堅守“三光榮”精神高地,還創造出許多不朽業績。我在想我們地勘單位有這樣一代又一代的地質人前仆后繼的敬業工作,祖國的地下又有什么樣礦藏不能尋找出來?又有什么的艱難險阻能阻擋地質隊員去實現“三五八”目標和實現新突破的腳步、新騰飛的翅膀?
江西地礦局贛南隊宣傳部袁贛湘
地址:江西贛州紅旗大道25號
電話:0797——8208912
上一篇: 關于詩人關于詩(二十九)
下一篇: 把浮土攥出浪花——讀賈平凹的《定西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