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福海大哥而榮耀
來源:作者:趙福海時間:2011-12-09熱度:0次
為福海大哥而榮耀
——在趙福海先生《天堂里的微笑》《小小說創作啟蒙》首發式暨研討會上的發言
(2011年11月12日)
張鵬濤
今天十分榮耀和高興受邀參加在實驗中學召開的趙福海先生《天堂里的微笑》《小小說創作啟蒙》首發式暨研討會。首先,因為本人在創作的道路上多了兩本很好的“學習參考書”;其次,作為教育工作者,本人為我縣的中小學生有機會拜讀這兩本地地道道的鄉土教材而感到由衷的興奮。
同時,也為能夠走進實驗中學這片文學熱土而感到高興,貴校的校報《實中校園》本人是每期必讀,對其中的文學版塊更是細讀樂讀,深深地為師生的才華和精神所折服。
在我的印象中,這時第一次完全只有我縣文聯和作家協會成員參加的研討會,也是第一次在學校召開并且邀請老師學生參加的研討會。趙福海先生樸實無華的創作風格和心系教育,關愛后生的真摯情感可見一斑,著實令人佩服!
今天請允許我借此寶貴機會談一談我對福海為人和為文的淺見:
我和福海哥相識于四年前,他是我的老師,也是我的大哥,能與他相識實在是我生命中的一件幸事。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我從他身上學到了一位作家的靈和魂,我對他的認識概括為一句話:他是一位作家,而非一個簡單的寫手。
一、有情義、有擔當,為人質樸、敢為人先,是我縣文學界乃至全國小小說領域的重量級人物之一
我縣文化底蘊相較周邊縣市不算深厚,但是近幾年來在文聯宮拂曉主席、馬紅軍主席和作協崔永照主席、趙福海主席等人的帶領下開始呈現欣欣向榮之勢,開始在省市文學界暫露頭角。這與福海大哥強烈的使命感和創作欲望是分不開的。尤其是近年來福海先生利用網絡等力量,先后在“小小說作家網”、“中國小小說作家網”、“中國國土資源論壇”、“中華文學文藝論壇”等領域擔當版主,并有了與省內外文學界知名大家切磋過招的機會,讓全省乃至全國聽到了欒川的聲音,為我縣文學“走出去、傳播開”起到了引領作用。詩集《小鳥醒了》、長篇小說《黃金機遇》等更是成為我縣文學領域的大作,成為我縣長篇創作的旗幟之一。
我有個親戚在洛陽,某次見面說:“你們縣的趙福海寫的文章太好了,我經常上網拜讀。”我自豪地告訴他:“我們倆是朋友,他是我大哥!”
二、寫作大膽,涉獵面廣,具有作家的魄力和眼界,不只是一個寫手
本人認為他是我縣作家協會中最為作家的作家之一。他寫作的內容涉及愛情、婚姻、人倫、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層面,有批評、有褒獎,用語大膽,大侃嬉笑中見真情見思想。我與他相比,只能算得上是一個寫手,在創作的過程中擺脫不了自己生活的狹小圈子,對身邊人身邊事不敢寫不想寫,害怕別人對號入座,說我神經,說我沒事找事,無法進入真正的寫作狀態。
據說,雨果在創作《巴黎圣母院》的時候,買了一瓶墨水和灰色毛線襯衣,將自己全身從脖子到腳尖統統包住。把衣服鎖進櫥里,免受出門的誘惑,一心鉆進小說里,像走進牢房一樣。福海哥是還沒到這個境界,不過我每次見福海哥除了談文學還是文學,談他的文學觀點、創作計劃等,在外人看來應該是兩個“瘋子”吧,只是我不敢像他一樣逢人必談文學般的瘋掉。這也許便是我和他最大的差距吧。
三、作品充滿了“真、善、美”的人文關懷和對生活的深刻反思,難能可貴的是讓我們看到了欒川的山之情、水之韻、人之魂
《父母的愛情》、《醒來,母親走了》流淌著我們父輩質樸的愛情和濃濃的親情;《不能過那條河》、《是誰弄疼了生活》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愛情的善變和嘆息,讓我們看到了現實生活中“愛情買賣”的無知與丑惡;《高寶的煩惱》讓我們看到了百姓對做官本質的善良曲解和為官的無奈與堅守等。
在他的作品中,我們似乎觸摸到了欒川大山冷峻的巖石,聽到了河水潺潺的流動,看到了鄉親酸甜苦辣的生活畫卷,看到了我的父親,我的兄弟,我的大嫂,我的妹子。
強烈的使命感、瘋狂的創作精神,對精神家園的固守和對故土的熱戀注定他能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作家。
最后,衷心地祝愿福海大哥佳作迭出,祝愿我縣的“文藝精品進校園”越辦越好;祝愿學生能借此平臺提高寫作水平,提升文學修養,成為我縣文學領域的后起之秀,為我縣文化的傳播做出積極貢獻;祝愿我縣的文學之花也因根植校園越開越絢爛,越開越美麗,越開越青春!
謝謝大家!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