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微笑”成為永恒的記憶
來源:作者:趙福海時間:2011-12-09熱度:0次
讓“微笑”成為永恒的記憶
——在趙福海《天堂里的微笑》《小小說創作啟蒙》創作研討會上的發言
□河南省作協會員 欒川縣作協代主席 崔永照
(2011年11月12日)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同學們、作家朋友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們相聚在這里,一起見證趙福海先生小小說集《天堂里的微笑》和作品評論集《小小說創作啟蒙》的出版發行,和他一起品味創作收獲的喜悅。此時此刻,相信大家的心情和他一樣激動和高興,讓我們記住這非常有意義的一天,讓我們為欒川未來文學的發展祝福。
下面,我就福海先生的小小說集《天堂里的微笑》談五點看法。
一、福海先生小小說的最大特點就是充滿了人間真情
他特別關心他周圍底層人的命運,尤其是農民及普通市民,他們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常常用小小說反映出來,這對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意義。應該說,他在小小說創作上無論是語言、還是文章結構、題材選擇、敘事方式等等,都作了很多有益嘗試。
二、福海先生的創作涉及面廣
他沒有僅僅停留在揭露社會陰暗面、諷刺不良之風的層面上,而且更多地關注人性,展現人間真情與關愛。這是值得倡導的,愿他繼續保持這樣的創作態勢,努力在構建和諧社會主旋律上做文章,寫出更多優秀作品來引導人、教育人、鼓舞人。
三、福海先生的小小說有“三味”
一是有股灑脫味:他語言不死搬硬套,沒有華麗辭藻,也未必有多少講究,用了不少方言、口語。選材上好像沒有“正樣”,什么都敢寫,也許在常人看來不嚴肅,但效果不錯。他的小說率真、入題快、不拿架子,快言快語。二是有煙火味,他寫的都是他所熟悉和了解的“底層小人物”,反映的是他們生活的狀況,讓人感到很真實而親切。三是有股野味,野氣、狠勁、闖勁,他涉獵的文字形式很多,什么都敢寫,什么都能嘗試,且都有不少收獲。
四、讀福海先生小小說的最大感受是:持之以恒
福海先生不論在哪里、在干什么,他一直在堅持文學創作。十幾年前我剛認識他時,他就把自己創作的一些作品拿給我看過。這么多年了,他仍然在寫,而且越寫越好,取得了今天這么大成績,真的很不容易,我很敬佩他這種執著精神。他創作面很寬,不但寫小小說,而且還寫長篇小說、詩歌、散文等。他寫的小小說幾乎都是身邊的人和事,筆下的每個人物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但是他沒有顧忌,不怕別人對號入座,敢于直言,令人欽佩。
五、福海先生小小說寫出了人性化的溫暖
大家知道,小小說雖然短,但含金量很高,很多古今中外優秀的作品是短小精致的。優秀的小小說,同樣可以給人很深刻的思想感受,同樣具備很精湛的藝術表現力,并不存在思想性不高、創造單一的問題。我發現福海先生的小小說的核心就是關乎人心,寫出人性來。它是一種精致、短小精悍、很敏銳的一種創作。小小說創作首先離不開慧眼,要求作者能夠有敏銳的感受,有獨到的發現,有精巧的表現;其次是離不開“入眼入心”,好的小小說要耐讀、耐看才能打動人心。靠什么打動人心?福海先生的小小說,就是靠它的思想性、表現出來的情懷、人性的關懷、針砭時弊等等打動人。再次,就是求巧求精,寫小小說很強調巧合性,但巧合只是寫小小說的一個基本技巧,是一種功夫,而只有精致,才能達到一種境界,福海先生的作品從“巧”到“精致”,展現出了他較深厚的修養和較強的創作能力。
小小說的繁榮,需要時代的關注。文學要適應現實和讀者的需要。大家知道,小小說可以裝在口袋里,在火車、飛機、公交車上隨時閱讀,所以小小說有廣大的讀者群。希望我縣的作家和骨干作者,能像福海先生一樣,多從事小小說或其他作品的創作,不斷創作出更多優秀的作品。
希望福海先生繼續努力耕耘,創作更多更好的小小說,我祝福他創作取得的豐碩成果,祝愿他的文學道路越走越寬廣。
最后,祝各位領導工作順利,各位老師身體健康,各位同學學習進步,各位文友創作豐收。
謝謝大家!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