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寧
來源:作者:閑坐清溪時間:2014-03-22熱度:0次
“老寧提了”!“真得么?”“那還假,當領導了,還是縣局一把手呢。”不知道老寧聽到同事們的議論后,會作何感想。下面,我就跟大家說說老寧的事。
老寧不姓寧,名字也不帶寧。他待人謙和,說話不緊不慢。只所以同事們稱其為老寧,用他愛人的話講,“合洲做人做事太認真,不圓滑,光知道加班干活,家里的事啥也不問不管”。
這個“只問政事、不問家事”的老寧,就是我們辦公室以前的主任科員李合洲,山東利津人,今年42歲。老寧雖長相普通,但有一手絕活,材料寫得好、字也寫得漂亮,尤其擅長給領導寫講話。老寧的材料,領導們的評價是“寫誰像誰,寫啥象啥”;業務科室的同志形容,“想寫個什么樣,就寫個什么樣”;從辦公室的角度看,“既有文學的味道,也有哲學的味道”;用老寧自己的話講,“過獎了,差遠了”;最后,還是老寧家嫂子說的鞭擗直白,“屁,沒用”。
為啥?搞材料這么多年,老寧職務上既不比別人快,也沒得到啥額外實惠,看得見的回報是與同齡人相比,他顯得老成。用他自己的話形容,“四十歲的人,五十歲的臉,六十歲的腿”。從事文字工作所付出的艱辛,他愛人再清楚不過了。老寧每天的狀態是“看材料、寫材料、準備寫材料”。一年365天,他要比別人多三分之一的時間用來工作,基本上天天加班,從沒在晚上11點鐘之前睡過覺。發白背駝、眼花尿黃、人老謝頂等詞用來形容他也不為過。就連送孩子去幼兒園和學校的路上,老寧也考慮寫材料的事。曾經有一回,老寧帶孩子正要出小區大門,遇到熟人聊了幾句,等到了幼兒園,回頭才發現孩子不在自行車上。急急忙忙往回找,結果孩子還在小區大門口。僅這一次,嫂子就再也不讓老寧送孩子了。老寧家的床頭柜上除了臺燈,就是紙筆。他愛人講,“合洲經常是晚上睡著覺,突然一下子坐起來,啥話不說,打開燈就在紙上劃拉,冷不丁真嚇人一跳。”
大冬天,別人一般在家哄孩子、看電視,老寧則是到辦公室加班。先燒一壺開水,整一臉盆,把腳往盆里一放,雙手捧書,燙腳燙得額頭冒汗,看書看得心里開花,寒來暑往,披星戴月,樂此不疲。同事間偶有酒局飯場,呼朋喚友,邀老寧參加,老寧總是婉言謝絕,理由往往千篇一律,“今晚有個材料,得加班”。對此,經常有同事調侃他,“寫東西有啥難的,天下文章一大抄,百度一下,要嘛有嘛,費那功夫”。聞此,老寧經常以“多謝啊,真不好意思,等有空再聚”致歉。長此以往,大家也就不再難為他了。但老寧卻時不時地為難大家一下。有一次,單位組織聽講座,對“萬丈紅塵三杯酒,千秋大業一壺茶”等,有同事說講得好、有氣勢。老寧就問,三杯酒是哪三杯,一壺茶是什么樣的茶,令大家一時語塞。往上報送的材料,只要經他過目修改,同如被美容整形,和材料原創判若兩人。開始,起草初稿的同事還能理解,次數多了就覺得臉上有些掛不住,嫌他多事。考慮到畢竟為了工作,大家只好變壓力為動力,加強學習、認真琢磨、反復修改。不知不覺中,辦公室材料水平有了明顯提升,工作也多次受到省市領導表揚,給單位掙了不少分。
老寧樂天知命,工作壓力再大、任務再多,也少有愁事。平日里大家閑聊,多把話題聚焦在房子、車子、票子上面,唯獨老寧偏安一隅,看書學習,很少湊合。為此,就有朋友勸他,“別這么傻賣命,有那功夫想方設法多掙點錢,買個大房子讓嫂子和大侄子住住多好”,“休息休息,這么累干嘛,干多干少還不是拿一樣的工資”。聞此,老寧多以正面回敬:“人有百年,文章千古”;“官大官小沒完沒了,錢多錢少都是煩惱,唯有學有所成、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才應是我們追求的目標”。這時,大家便不再言語,其實每個人心里都清楚,如果讓他老婆聽了,老寧定會招致一通猛批。人各有志,對老寧的人品和才華,大家還是非常認可的。
據說有一回,老寧還真犯了愁。那天,他老父親生病住院,老婆在省里參加業務培訓,孩子上學中午晚上需要接送。忙得團團轉的老寧忽然接到單位通知,說領導要到省里開會,需要加班準備材料。老寧只好把孩子托付給鄰居,在單位加班,一連兩天,既沒給孩子做飯,也沒去醫院看看。結果是老婆不滿、家人埋怨。等忙完了到醫院時,在一旁陪床的妹妹說:“哥,你說你天天寫東西,我上網搜了搜,也沒發現你的文章;你說你天天忙開會,我在電視上也沒看到你的影子;咱爹生病,你也不來看看,你整天瞎忙活啥啊”。老寧頓時默然,好久沒回過神來。于是,一連請了三天假,在醫院陪老父親。聽護士說,陪床期間,老寧比父親睡得還多。看來,他是真累了。
啥人有啥福。一個月之后,老寧的工作有了調整。又過了一些日子,在一次領導干部競爭上崗中,老寧因踏實肯干,力拔頭籌,如愿以償得到提升,于是便有了開頭的一幕。后來在一次聚會上,問及老寧成功的秘訣,他低聲對我說:“老弟,給領導寫講話,就是零距離感悟、心貼心傾聽領導的思想和智慧,既長見識,還學會了如何當領導,靠悟。”如此看來,我們不應再叫他“老寧”了,改稱“有智兄”得了。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