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魂之牛拆字
來源:作者:岳朝周時間:2013-12-06熱度:0次
夏天的太陽火辣火辣的,吳老八和張二妞的心里熱呼呼的。他們倆要結婚了。
按當地的婚俗,結婚頭晚上,男方家要“掛紅”,送禮都是送布匹,稱為“紅”。來掛紅的都是最親的。擺完客后,還要在堂屋里拉起五六張長桌子,擺上葵花糖食之類的食品。親朋坐上桌后,要說“吉禮”才能吃到桌上的東西,說的吉禮都是戲謔或幽默的四言律。如:“一床鋪蓋(被子)四朵云,剛剛夠蓋兩個人。睡到半夜心歡喜,一腳踹到半天云?!?BR> 女方家則“哭婚”,一群小姑娘簇擁在新娘閨房里,新娘不忍離別,哭爹娘如何把自己帶大,還沒享福,自己就成了別家的人了,哭到傷心處,其她小姑娘也跟著哭。
第二天,吳老八帶著迎親的隊伍到了張二妞家。在那個物質困乏的年代,沒有多少嫁妝的。按吳老八和張二妞的要求,村長把那頭牛作為嫁妝。
其他禮儀基本結束,就剩最后一關——也是最難的一關,過了這關,新郎就能把新娘接回家了。
這一關就是“拆字”。新娘家的管事用九張板凳架了一個“攔”字。由新郎家去迎親的人拆。拆出的字要合情合理。才能通過。否則,新郎就得從板凳下爬過去。你想新婚大喜,誰愿丟那個人哪。
吳老八大字不識,請去迎親的人也沒喝過墨水。吳老八牽著牛像熱鍋上的螞蟻。正午的太陽像一個大烤爐,吳老八額上的汗水也濕透了衣裳。一分鐘、兩分鐘、一晃半個小時過去了。一大群孩子一邊跳一邊叫著“吳老八,娶媳婦。不識字,拱板凳……。吳老八真想找個地縫鉆進去。
天太熱,那頭牛有些站不住了,忽然,牛鉆出人群,沖向板凳陣。板凳被沖得東倒西歪。新娘家人一看,以為是吳老八搞的,正要發作,村長卻就,就不拆開了嗎,這不是一個“讓”字嗎。吳老八一聽,心里那個樂啊,抱著牛親了又親。
最后一關終于過了,媳婦接回來了。吳老八撮了一大盆包谷犒賞了牛。
“牛拆字”在那里成了一段佳話。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