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老人(1)
來源:作者:趙福海時間:2013-09-05熱度:0次
張老漢兒
張老漢兒今年已經七十有八了,可有人問他多大歲數時,他總是說,七十剛掛零。他就會把自己逐漸彎下去的腰挺了又挺,蹣跚的腳步盡量邁出鏗鏘有力的樣兒。人們都知道,他是故意說給人聽,做給人看的。因為,那滿頭的華發,就像寒冬臘月里銀裝素裹的老君山;那布滿皺紋的臉盤,就像溝壑縱橫的連綿起伏的八百里伏牛山;那瘦骨嶙峋的高大個兒,已經是隆冬寒風中呼嘯搖曳的脫落了樹葉的干枯樹干兒。
早在十多年前,張老漢兒的兒子就到南方打工去了。那時候,兒媳,孫兒孫女,還有老婆兒,都圍在他的身邊。他坐在土墻院中的土房子下邊的大核桃樹下的石桌旁的搖椅上,曬暖兒,乘涼兒,透氣兒,賞景兒。他渴了餓了,兒媳就會把一壺早已沏好的老茶,放到石桌上,盛上一碗,雙手恭恭敬敬地遞給他喝;把可口的熱騰騰的飯菜,端到石桌上來,把碗筷雙手恭恭敬敬地遞給他吃。有時,他還給兒媳幽默一把,開個開心長精神的玩笑。他悶了愁了,孫兒孫女,就會像小蜜蜂一樣兒花蝴蝶一樣兒,在他周圍跳呀唱呀笑呀,使他的臉上始終綻放著花一樣兒的顏色。有時,他還給孫兒孫女幽默一把,開個開心長精神的玩笑。他熱了冷了困了,老婆兒就會像老母雞護小雞一樣兒,圍在他的身邊,給他打扇子,給他加衣服,給他蓋毛巾被兒。有時,他還給老婆兒幽默一把,開個開心長精神的玩笑。如今,院子冷清多了,不見了兒媳,不見了孫兒孫女,不見了老婆兒。
那是十年前,張老漢兒的兒子在南方打工,雖然年年春節都大包小包帶著東西回到家里,雖然那些日子家里充滿了其樂融融的暖色,但他看得出兒子走后,兒媳站在田間地頭上經常落寞發愣的身影和眼神,他夜深人靜時聽得出西房間里兒媳隱隱啜泣和翻身嘆氣的聲音,于是,他命令兒子回到家里帶著兒媳到南方去了,他狠下心腸瞪著眼睛攆兒媳到南方去了。
那是八年前,張老漢兒的兒子南方打工,兒媳在南方照料兒子生活,孫兒孫女在家上學了,他和老婆兒在家漸漸地感到照看孫兒孫女有些吃力,特別是孫兒孫女的家庭作業,漸漸地他們也越來越輔導不了了。起初,孫兒孫女的考試成績還都在100分,90分,后來變成了70分,60分。孩子們,在風雨夜有個頭疼腦熱,他和老婆兒再也無法獨立將他們送進醫院。他就命令兒子兒媳回到家里把孫兒孫女帶到南方去。你們在一塊兒才像個家,再說,俺已經誤了你的前程,可不敢再誤了下輩娃們的前程。
張老漢兒的兒子、兒媳、孫兒、孫女在南方,經常往家打電話,問寒問暖,問這問那。他在電話上說,我和你娘能吃能喝能睡的,有時還能干些小活兒,活動活動筋骨。別老應記俺們,別老打電話,費錢兒。你娘?你娘不在家,她去和鄰居聊天去了。其實,張老漢兒的老婆兒早在五年前,老在家中落淚兒,生病不到一年就去世了。
三年后,一個飄著雪花的下午,空氣中彌漫著鞭炮的味兒。兒子,兒媳,帶著孫兒孫女,從南方回來了。他們走到家門口呼喊爹娘。干瘦如柴的張老漢兒,打開院門,撐著雞冠洞一樣深邃干癟的眼睛,迷茫地看著他們,你們是誰啊? 爹,我是您兒子。爹,我是您兒媳。爺爺,我們是您的孫兒孫女。可我,我不認識你們呀。爹這次回來,您的兒子,您的兒媳,您的孫兒孫女,都不走了。我們有錢了,決定留在家里,建設家園,建設家鄉,讓您老跟著享享福。
經過三年的建設,家園建設好了,家鄉建設好了。可張老漢兒, 張老漢兒也駕鶴西去了。(1349字)
2013年9月3日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