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椅上的文學夢
來源:作者:于向陽時間:2013-08-09熱度:0次
我們青島有個藍月亮文學社,文學社的朋友們經常利用網絡征文進行文學大賽,并且出版了20多部散文集了,記得在征集《記憶中市北》第一集稿件的時候,我在社區論壇收到一個消息:“我是一個殘疾人,可以參加你們的征文出書嗎!”署名、輪椅上的夢
《輪椅上的夢》是一本書,是張海迪寫的書,報紙曾經全文連載過,讀后很感動!這個人用這樣一個名字、肯定是個殘疾人,他在哪里?什么情況?我回復他的內容:歡迎你參加,請介紹一下自己。
消息發回來了:“輪椅上的夢:名字——劉瑞效 地址:青島膠南市青島路47號郵政編碼:266000 手機:13863998029 ”他還有一個消息說:“海歌老師你好!我剛出來工作一個多月。還不是很適用。畢竟呆在家里好幾年了。腿腳又不方便。雖然收入甚微,可是出來開闊一下視野對寫作大有益處。我一直都在努力學習著,始終不會放棄我的文學夢。我相信無論什麼只要堅持就一定會有結果。就像我要求出來工作所付出的努力都沒有白費一樣。我會盡快的把文章發給你。衷心的祝您幸福安康!”
讀了他的介紹,我知道他是一個只有三十多歲的青年人,由于在童年的時候,不小心從五樓窗臺摔下,造成癱瘓,全部靠輪椅幫助他行動,由于愛好文學,就經常在我們的網絡文學論壇投稿,當看到我們的新書一本本出版的時候,就想參加我們的藍月亮文學社,把自己的文字變成鉛字!我為他對文學的追求感動,我答應了他的請求。在他的文章中。選擇了《秋天的秘密》 《幸福的人》 《長大成人》《抒情2011(組詩)》《我的微塵媽媽》等文章參加正式出版,其中《我的微塵媽媽》又推薦給青島日報特刊轉載。當他捧著自己變成鉛字的文章的報紙,很感動,給我發來的信息說:“海歌老師!我去不了青島看你們、感到非常的遺憾,希望能發給我一本我們藍月亮文學社出版的新書,不知道可不可以。如果可以,您就先替我保管吧!祝您身體康健!”
我把我們論壇出版的書每樣給他找了一本,一個滿載藍月亮文學社全體朋友的心意、裝滿十幾本新書的紙箱郵寄到了膠南市。
在2011年,他被批準山東省散文學會批準成為山東散文學會會員,下面把他的文章《我的微塵媽媽》介紹給大家作為文章的結尾吧!
我的微塵媽媽
劉瑞效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青島!這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曾孕育了無數的名人志士,他們高尚的品格始終在人類的天空熠熠生輝。今天,在藍天紅瓦綠樹相映下生活著的青島人,僅僅以一粒微塵的名義續寫著人杰地靈的傳奇。
我是一名殘疾人,在青島住院的時候,結識了一位微塵。我不知道她的名字,她只告訴我她姓曲,家住市北。
她是我的微塵媽媽。兒子始終都會惦念著母親!那些朝夕相處的日子更是終生難忘。
我從五樓上墜地,生命垂危。經過當地醫院大夫們的全力搶救后,性命是保住了。腿卻不能站立。由于脊髓是不完全性的損傷,還有很大的治療空間。大夫建議,讓我轉到專業的醫院做綜合性的治療。
幾經周折,父親陪著我從膠南轉到了青島的山大醫院,在那里僅僅住了一個半月,就轉到了海慈醫院。或許是天意吧!微塵媽媽的丈夫和我同住一個病房。那時,我對她的稱呼是曲姨。曲姨很熱情,剛去的第一天,她就主動的和我們打招呼。讓我們頓時沒有了生疏感。很快就融進了那個同病相憐的家庭。曲姨還告訴父親病房里日常生活的一些細節。例如:幾點鐘去打開水人會少些,什么時間到微波爐熱飯人不擁擠。。。。。。。有了她的幫助,我在異地治療的日子從一開始就很溫暖。
在病房里住的時間長了,病友之間也就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便知道了一些曲姨家里的事。她有一個三口之家,女兒讀完衛校,在一個牙科診所當臨時的助手。曲姨原本在市北區的一家商場當售貨員。公司破產后。她做過一些小買賣填補家用。她的丈夫楊叔在六年前的意外事故中傷了頸椎癱瘓在病床上。整個身體只有頭能動。飲食起居全部要依賴于曲姨。楊叔體格長的魁梧,病了以后,雖消瘦了不少,但仍舊是五大三粗的身材,這給生就矮小的曲姨增加了護理的難度。面對著常人無法想象的厄運,她一個人默默的承受著,幾年如一日的給楊叔翻身、擦洗身子、清理大小便、揉捏胳膊腿。用行動詮釋了妻子這兩個字深層次的含義。病房里的人都說,如果沒有曲姨這樣的妻子,楊叔也早就不在人世了。她那善良的品行和堅強的意志,鼓舞著我們病房里所有的人不懈的與病魔抗爭。
有一天,曲姨看到父親拿著醫院的催款單,在病房的角落里無聲的流淚,就快步走了過去,父親難以壓抑自己的情感,帶著哭腔對曲姨說:“小劉的住院費早就沒有了,大夫催了好幾次了,如果到月底還交不上的話,就會給辦理出院手續。我也想在回家之前給小劉請個護工,可現在住院費都成問題,根本就拿不出顧人的錢。可我走了,小劉在醫院里就沒有人照顧了。我現在是退兩難啊!”曲姨說:“你趕快回家吧!小劉需要人幫助的時候,就讓他找我。你就放心吧!”父親那時也只能顧此失彼了。他感激的對曲姨說了聲謝謝。又向我叮囑了些該注意的事項,就含著淚走了。
起初,父親回家僅呆個兩三天,曲姨只是給我打水買飯。但隨著住院費支付的增多,籌錢的事就越來越難了。回去的次數也多了,呆的時間一次比一次長。當遇到母親病重和春耕秋收的時候,王姨總會打電話給在家的父親,囑咐他不要牽過我,她會全心全意的護理我。讓父親把家里的事處理好再回醫院。父親就會住十幾天,有時甚至是一兩個月。曲姨明白,糧食是我們這個頻臨滅絕的農村家庭生存下去的唯一保障了。她也知道,我那時更不能失去母親。
父親不在醫院的時候,曲姨就照顧著我和楊叔兩個癱瘓的病人。我看到她那么的辛苦,就暗暗的下定決心,自己能做的事情絕對不去麻煩曲姨,除了那些非辦不可的事要她幫忙外,其余的都等到父親回來再說。她晚上給我端水水泡腳,我就找借口推辭,她卻堅決不同意。曲姨看出了我的心思后。反而更加細心的照顧我了,盡管我把換下的臟衣服藏在了壁櫥里,她也給找出來洗了,我自己洗他又不讓。只是微笑著對我說,你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盡力的配合大夫的治療,爭取早日康復出院。你喜歡文學。有時間你就多看些書,寫點文章吧。每當聽到這些話,我的心就會一陣陣的悸動,酸楚的淚水止不住的往下流。我晚上看書到深夜,會影響到病房里的人休息,我也只好早早的睡覺。曲姨還為此給我買了一個臺燈。讓我有了更多的學習時間。那時,我就發誓,一定要讓自己站起來,一定要有所作為。不辜負我的父母和這位萍水相逢的好心人的再生之恩。
遇到天氣晴朗的日子,如果又恰逢是沒有治療項目的星期天,曲姨就會向值班的醫生請假。帶著我和楊叔到醫院外面去散散心。有時到海泊河公園曬太陽看風景,有時到鞍山路菜市場買些水果和小食品。每次曲姨都是用輪椅推著王叔在前。我劃著輪椅跟在后。遇到我過不去的坎時,她就會停下來,把我推過去。再接著趕路。外出是我們那時最大的奢望。它給苦悶的住院生活增添了樂趣。現在回想起來依舊感到無比的溫馨。
父親總想著回報曲姨的恩情。時不時的就會對她說,“妹妹,您家的處境那么困難,您還把小劉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的疼愛,沒有任何酬勞的護理著他,這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事了。我心里過意不去啊!我給你點錢,你去給楊兄弟買些營養品吧!”王姨就會開玩笑的說,“這些錢連一個鐘點工都顧不到。我不要!”她每次都是以這樣的方式謝絕。父親看她這樣,就自己到超市里買些八寶粥、牛奶、桂圓之類的東西給楊樹。王姨也全部都拿給我吃了。她唯一收下的所謂禮品,就是父親從家里帶回來的一點熟花生。
曲姨您在自己的生活處在水深火熱時候,仍舊如此這般的為我著想,我不是您的親人也勝似親人。
青島阜外醫院(原港口醫院)康復中心成立后,我就轉到那里去治療了。曲姨!您在海慈醫院護理了我將近兩年啊!我生命墜入深淵的時候,您就是那根同樣落入谷底的藤蔓,用自己傷痕累累的軀體駝著我這個沉重的負擔,拼命地向上攀登。幫我擺脫了當時的困境。在您送我上出租車的時候,我真想喊您一聲媽媽。可我當時并沒有叫,我后悔啊!那次分別后,我至今都沒有見過您。
楊叔在我離開海慈醫院三個月后就撒手人寰了。從一個病友那里知道這件事后。父親就立刻給您打電話,詢問您家的詳細地址。他想去看望您。任憑父親怎么糾纏,您都不同意。聽父親說,您能理解我們的心情。您會好好地照顧自己。讓我們千萬別牽掛您。如果我們有今后有困難,就再告訴您,您會盡力而為。當時,我們只知道您的家在市北區撫順路批發市場附近,父親去了那兒好幾次,希望能碰到您。可都沒能如愿。后來,才聽說您和您的母親住到了一起。媽媽!您的椎間盤突出癥好些了嗎?您晚上還會經常失眠嗎?您過的還好嗎?
媽媽!我因為自卑,一直沒有勇氣面對著您喊出這兩個字。只是把它深深的埋在了心底,想等到自己身體康復或者有成就的時候,再深情的叫您一聲媽媽!我錯了!您在人生最難熬的日子里都不棄我這個陌生的殘疾人。您在失去丈夫的悲慟欲絕中,仍舊還惦記著我的安危。您早已把我像兒子一樣的對待了。我這個做兒子的卻始終沒能報答母親的恩情。
家在膠南,我平時很少去青島。過去,我印象中的青島是棧橋、中山路和五四廣場。它們也是我節假日游玩才去的地方。現在,青島的市北占據了我青島印象的大部分空間。可是,我記憶中的市北卻只有這個微塵媽媽。我向往市北,熱愛市北,因為我的媽媽在市北,我希望能對她多些了解,給予她更多的愛!
媽媽,您在哪里?您還記得遠方的兒子嗎?我懷揣著您的那份母愛,拖著這副慘軀。不遺余力的圓著為遠方的媽媽盡一份孝心的夢。此時,身在異地的我,唯有筆耕不輟,在這回憶中釋放相思之情了。
一粒粒的微塵用自己的良心印制成青島的名片,同寫著一個愛。感動著你,也感動著我和他。還有那為此生生不息的天地。
在前文中,他發的地址、信息、手機號碼都是原始的、真實的,但是,大約有1年沒有見到他上網了,手機也不通、消息也沒有了!難道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沒有他的消息呢?如果有膠南市方向的朋友,請順便幫助關注詢問一下這個可憐的孩子!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