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回 紅軍來了晴了天
槐樹莊是個窮山溝里的小村莊,天高皇帝遠,鄉黨們的生活也很艱辛,自古以來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就是“窮則思變”,村里覺悟早的人就夢想著有一天,把地主老財李財東的家產分了,賬單地契燒了來個一風吹,就和現在有些人打麻將輸了錢一樣,把債務全部以免,大家好輕輕松松的過光景。
有個別很賤的人將鄉黨們的這一想法偷偷地告訴給李財東,那姓李的氣急敗壞,幾乎要跳起來,破口大罵泥腿子還能翻了天,真是寡婦夢毬——想得美。
真是想啥就有啥,鄉黨們夢想的這一天很快就來了。
鄉親們都記得這一天。
這一天是端午佳節,紅軍總指揮許委員和薛政委率領著五百多名紅軍騎兵,來到了古城西南原上的槐樹莊。
當地農民聽說紅軍來了,聞風紛紛趕來,歡迎紅軍。紅軍在槐樹莊扎了營。地下黨組織立即與部隊接上了頭。革命風暴勢如破竹,短短的幾天里,槐樹莊等數十個村子的地下黨員配合紅軍,發動群眾摧毀了這些村的反動政權——村公所;并且當即建立了五十多人的革命群眾武裝——古城赤衛隊,成立了分糧分地斗爭委員會。
紅軍和赤衛隊每到一處,即召集貧、雇農大會,宣傳革命道理。
一天中午,一個中等身材,臉色黑紅,腳上穿著一雙麻鞋,約摸三十多歲的人出現在槐樹莊的群眾大會上。他和所有的紅軍戰士一樣,一身農民裝束。
開會的人們在議論,打量著這一定是紅軍的什么領導人。他親切地稱呼大家:
“鄉親們”。
聲音宏亮,直到許多年后,很多人談起還感到余音在耳。他不長的講話,一字一句都打動著兩千多個農民的心。他告訴大家:
“中國工農紅軍,是工農勞動人民的子弟兵。他們要為勞苦人民伸冤報仇。國民黨反動政府是保護地富、豪紳利益的,所以應一律鏟除。地富、豪紳的財產是從勞動人民手里剝削的,所以要一律歸還給農民。”
他的講話剛一結束,臺下立即響起了暴雨般的掌聲,他就是紅軍的頭家許委員。
接著,貧農高歪嘴老漢、婦女代表鳳蓮姑娘,先后上臺,他們激動地訴著苦,臺下群眾都為他們灑下了同情的眼淚。這個鳳蓮姑娘和高舉人同宗,是他的堂侄女。
農民群眾行動起來了。
槐樹莊的農民,打開了李財東等幾家地主的倉庫,把存放了多年的糧食分給了貧、雇農民。一群群的農民拿著口袋和籠擔,趕到麥場上,裝回去了自己勞動的結晶——剛收的新麥。斬草要除根。一包一包的地契、文約被從地主家里拿出來,丟進了熊熊的火焰里。
革命風暴席卷了整個古城的西南原。
赤衛隊和農民協會更加活躍了。
赤衛隊徐大隊長、支隊長志德背著大刀、手持矛子,配合一部分紅軍來到了惡霸李財東家。李財東的全家人,象夾著尾巴的狗,緊關大門,躲在樓上死不下來。這下,更加激起了赤衛隊的同志們。徐大隊率領一些赤衛隊員,抱來了干柴,要架火燒樓了。
頓時,濃煙四起。李財東全家象火鏊上的螞蟻,慌嚷起來。李財東的小老婆在樓上大喊:
“徐哥!志德哥!你們不要燒,要啥就拿吧!”
徐大隊和支隊長志德一邊加火,一邊氣憤填胸地道:
“殺人還命,欠債還錢,搜刮的農民的血汗和金錢快交出來”。
李財東只得把兩支槍用繩子從樓上吊下來;接著用簸箕把銀元不住地直往樓下倒。
三五天的時間,打土豪劣紳、分糧食、燒契約、分衣物和充實革命武裝的烈火,很快地燃遍了整個西南原槐樹莊一帶的幾十個村。
有一天下午,天快黃昏的時候,高舉人在村西頭的老槐樹底下碰見了許委員,寒暄后就進行了親切的交談。
高舉人:許委員,聽說你在紅軍里是大官?
許委員:也不是什么大官,紅軍里講究官兵平等,大家都一樣。
高舉人:怎么能一樣呢,自古以來是官比民強,你看那縣太爺坐在衙門里多威風,連那些跑腿的差人進了村也吆三喝四的,見糧就搶,見豬就拉,見牛就牽,見了長得倩(關中方言,漂亮)一點的年輕女人就有了歪的想法。
許委員:紅軍就是為了為窮人而來的,使鄉黨們有地種,有飯吃。
高舉人:那紅軍就和當年的李闖王差不多,我聽村里的老人們說,闖王當年進我們槐樹莊的時候,就說要“均田免糧”。
許委員:鄉黨,你說得對,我們提出的口號就是“打土豪,分田地,斗劣紳,均貧富”。
高舉人: 歷史上農民有那么多人造反起義,就是沖著這句蠱惑人心的口號:打土豪,分田地,斗劣紳,均貧富。執政后馬上又把分給農民的土地收回去了。將來紅軍坐了天下,會不會角色角色變了政策也就變了。我記得清光緒二十六年的時候,八國的紅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老佛爺說京津地區的義和團是合法組織,后來打了敗仗,就變了臉罵那些打洋人的拳民是惹事招非的土匪,惟恐天下不亂。
許委員:說的不如做的,事實勝于雄辯,以后的事實會證明誰瞎誰好。
高舉人:高聽人說你以前還在國民黨里干過事?
許委員:那是以前國共合作時期,孫文先生提出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后來姓蔣的坐了天下掌了權就變了臉,手持屠刀妄想滅絕為窮苦人謀福利的共產黨人,我們不能伸長脖子讓人家去砍頭,先后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
高舉人:姓蔣的不是人,我聽說那貨以前是上海灘的流氓,還當過經紀,在牲畜市場上交易過豬羊。
許委員:姓蔣的干的不是交易豬羊的經紀,是在交易所里通過中介 買賣從中抽取交易費的。
高舉人:我聽志德說你參加過共產黨在東府的暴動。
許委員:你和志德是什么關系?
高舉人:志德是我的獨苗。
許委員:提起那場暴動說來話就長了。當初南昌起義的時候,我聽說了,就赴江西尋找革命的火種,以求將來拯救咱們渭北的鄉黨們。但當我到江西的時候,起義轉入低潮,隊伍已經開拔出了南昌城,我一路打聽,一路奔波,最后在天涯海角見到了起義的前敵指揮,我收到了厚待,前敵指揮讓我回到咱們渭北鬧革命。我得了指示,又趕回咱們渭北,見了紅軍二十六軍的劉書記,后來在東府就組織了暴動,只可惜后來失敗了,犧牲了不少同志。
在這次推心置腹的談話之后,高舉人說自己的感受頗深,真是聽君肺腑言勝讀十年書,自己對共產黨和紅軍的認識深刻了。能夠識文斷字的他還作了詩歌頌紅軍:
太陽當頂又當臺, 蜂子朝王午時來。
財東喜歡走衙門, 窮人喜歡蘇維埃。
村里人都說高舉人不虧是讀過書有過功名的文化人,這首詩把紅軍戰士熱愛勞動、人民熱愛戰士的真摯感情表現得活靈活現;窮人熱愛紅色政權、地主老財依仗反動官府。一首山歌階級界限分外鮮明。
村里的姑娘由鳳蓮帶頭長了山歌贊紅軍,鄉黨們說這歌詞也是高舉人編寫的。
紅軍哥,紅軍哥,
才到咱這山窩窩;
出門就得上山坡,
彎彎小路累得汗兒多。
快把襯衫交給我,
洗凈穿上多展妥。
短短幾句話,把軍愛民、民擁軍的魚水之情描寫得真真切切。
村民高歪嘴的婆娘馮桂花心里感激紅軍,就從自家雞窩里拿了蛋送給紅軍戰士,紅軍戰士死活還不要,再三推讓。高歪嘴不高興,說 紅軍戰士不給自己婆娘面子。
紅軍戰士說不是看不起老鄉,而是隊伍里有規定,《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里說的很清,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高歪嘴說不會吧,沒有你們說的那么可怕吧!
紅軍小戰士說,就是的,毛委員說了,不許拿老百姓一個紅薯。
高歪嘴說他怎么就沒有聽說過。
許委員就給鄉黨們講了毛委員不許拿老百姓一個紅薯的故事。
那還是紅軍在江西的時候。
1927年秋天,在上井岡山途中,毛委員目睹了部隊無紀律的情形。行軍路上,又饑又渴的戰士們看見路邊誘人成熟的紅薯,毫不猶豫地連苗拔出,用袖子胡亂揩去泥巴便塞到了嘴里。
毛委員看到后一路上思索,1927年10月24日早晨,他首次向部隊宣布了三項紀律:“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打土豪籌款子要歸公;第三,不拿農民一個紅薯。”
自從宣布這三條后,拿紅薯的現象沒有了。
高舉人聽說后,就給高歪嘴說,歪嘴,既然紅軍隊伍里有規定,雞蛋就讓你的女人拿回去吧,不要讓紅軍戰士犯錯誤。
附錄:
民國二十一年(1932)6月2日,劉志丹、黃子文、李杰夫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到達趙峰村,并在上官莊等10余村宣傳黨的土地政策,斗土豪、燒地契、毀債約、分錢物。芝川駐軍派人前去偵察,其中一人被游擊隊抓獲處決。6月12日,游擊隊離韓回師陜北。6月14日,由駐軍營長暢景福帶兵包圍北壽寺村,打死農民段西朋,抓走18人。共產黨員蔣禮齋和農民馮進寶、段當才、李存才等4人在芝川遇害。(陜西《韓城市志》)
許尚志(1903~1980) 原名維善,又名志道,化名畏憲。甜水井宣化許家村人。初入三原渭北中學,因“不守校規”被開除。后入西安體育學校,又因鬧學潮,與30余名學生被開除。轉回三原初級中學后,重鬧學潮,致使全班解散。于是改入三原第三師范。民國13年(1924)轉入天津南開中學。14年(1925),先后加入共青團和共產黨,歷任南開中學團支部書記和黨支部書記。民國15年(1926)9月被派往北伐軍唐生智第八軍三師八團任政治助理員。16年(1927),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政變,國共分裂,他退出唐軍,從湘西奔至南昌,任賀龍二十軍炮兵營政治指導員、黨代表,參加“八•一”起義。17年(1928)1月,回到陜西,4月任中共蒲城縣委書記。期間,參與領導渭華暴動,任軍事委員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后在東槐院小學教書,任中共蒲城縣委委員,領導學生運動,其家為地下黨秘密據點。(陜西《蒲城縣志》)
上一篇: 梁星五批屋基
下一篇: 文詩書退休后(微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