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山的呼喚
來源:作者:詹海燕時間:2013-03-01熱度:0次
這是很久前的事了。
從309道280公里處回龍小鎮向東,沿著山谷那條小路上行,小路北面是濃密青郁的松林,林地上灑滿了金黃的松針,樹林對面是農家的田地,稀稀拉拉地種著度冬的白菜,有的地里還留著包谷茬待來年翻土作肥,早晨的時候,谷茬上留著寒霜。有三三兩兩勤勞的農人拉著犁,牽著牛,吆吆喝喝順著土埂走向田地。
小路東扭西拐爬上半山腰,林木蒼蒼漸漸轉換為低淺稀疏的灌木。正值去冬接春之際,路旁刺梨枝節伸展,悄悄地挺出飽滿的葉苞,頑強的小草發出嫩芽……。荒蕪的灌木與雜草時時與小路爭奪領地,時時要留心才能辯認出漸已模糊的足跡,隱隱掩掩之間,演繹歲月的漂泊。
一路爬上坡頂,又循著山脊向南。山一座連一座似浪涌連綿起伏,一個個山村像浪花隱沒在座座大山里,又象嬰兒被大山緊緊地護衛著。一條條山路崎嶇綿長,寬寬窄窄,分分合合,就像大山鼓動的血脈永不歇止。
起起伏伏之間,小路折向東朝坡下走去。坡下是一面水庫,晴天,襯著四面青山綠林,倒也顯得水光瀲艷,若是雨天,云霧迷蒙,氤氳暮藹,詩人也能從中讀得些許韻味。只是詩人難得到此,因而也沒人為這方小水庫唱詩作呤。
水庫周圍零零散散地居住著農家,黛青色的屋頂與蔥翠的竹林構成古樸的鄉居畫面。難得暖陽高照,犬吠雞鳴,早起的鳥兒在林間嘰嘰喳喳地叫喚,樹梢萌發點點葉蕾,似乎預示著春天來臨。
小路穿過村子時胖大了不少,沾染些雞鴨狗糞,又繼續向東,身子漸漸瘦弱成細細的一線,在田埂西頭糾葛分岔,一頭直向水庫走去,另一頭越過田埂,繞過小山坡,就望見山坡上伶仃的房子。
房子右邊平緩處,堆著鉆機設備。說是房子,其實叫做窩棚更為貼切,高不過2米,論成人的步子,左右5步,前后10步,建筑材料嘛,就近取的松木椏子和功能蠻多的牛毛氈子,牛毛氈子既防水又防風,特別要提的是價格低廉,缺點嘛,夏天不經曬,冬天不保溫,兩者比較起來,缺點就忽略不計了。
走進房內,光線即刻昏暗一時辨不清家什。小屋里沒有窗之類的開放性設施,但你不必擔心呼吸,屋頂四周都有若干透氣的縫隙。白天屋內就象黑夜里閃爍的星星一樣散布著或大或小的光斑,入夜,就與黑幕溶為一體,偶一抬頭,就會看到高懸的夜空。
屋子一角擺放著鍋碗瓢盆,簡陋的煤爐竄出藍色的火苗,屋內靠里分別擺放著床,這是屋子里的唯一的家具。一張床上行李卷曲縮成一團,顯示主人是臨時走了,另一張床上散放著被褥,還殘留主人些許溫度。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