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人深省的100個故事之
來源:作者:王國良時間:2012-10-11熱度:0次
發人深省的100個故事之
《日近長安遠》
【古典故事】
日近長安遠
西晉命短,武帝司馬炎265年立西晉,25年后傳位惠帝司馬衷,至313年,歷時52年,兩代君王,就被匈奴族的劉淵攻破都城洛陽而亡國。劉淵自稱晉王,立國號“漢”,后來,國主劉耀改漢為“趙”,史稱“前趙”。
4年后,317年,西晉皇族瑯琊王司馬睿在西晉一些舊臣的支持下,渡過長江,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史稱“東晉”,司馬睿就是晉元帝。這一時期,長江以北出現了15個王朝的更迭,加上“前趙”,史稱“十六國”。
且說晉元帝的接班人就是他的兒子晉明帝司馬紹。司馬紹小時候很聰明,善于應對,元帝甚為鐘愛,常常把司馬紹抱在膝上玩耍。
有一次,有人從故地長安來建康,拜見晉元帝。元帝懷念舊國,就向來人詢問一些北國的情況,仔細詢問了舊都洛陽的消息,來人就詳細講了知道的情況。元帝聽了很是傷感,淚流滿面,司馬紹在父親的膝頭上很奇怪,就問父親流淚的原因,父親就把故國丟失南渡長江建立東晉的事告訴了兒子,并且傷感地問兒子:“你說一說,是長安離我們遠呢,還是太陽離我們遠?”
元帝的意思是說收復故國比登天還難呀。司馬紹不假思索地說:“當然是太陽遠,長安近啰!從來就沒有聽說有人從太陽那里來,這就完全可以證明了。”
元帝一聽,覺得兒子雖然年紀小,但是這個回答很不一般,很有道理,而且這又暗示了收復北國不難,元帝心里很高興。
第二天,元帝大宴群臣,席間,元帝忍不住就把兒子昨天的回答敘述了一遍,為了展示兒子的才能,元帝就當著群臣的面問身邊的司馬紹:“你再給大家說說,是太陽遠呢,還是長安遠?”
司馬紹笑一笑,立即回答說:“當然是長安遠,太陽近啰!”
大家一聽,哈哈大笑起來,元帝一聽,氣得臉色都變了,他生氣地問兒子:“你怎么又這樣說呢?你昨天可不是這樣說的呀!”
司馬紹又笑笑,從容地說:“我們一抬眼就能夠看見太陽,而長安卻怎么也看不到啊!”
群臣們又都笑了,大家直夸司馬紹聰明,元帝也笑了,笑得很開心。
司馬紹雖然幼小,卻能隨即應變,從不同的角度分析、論證問題,很是聰明可愛,這個故事可以叫做“日近長安遠”。
【現代故事】 彎彎的月兒像香蕉
近幾年,我國移民國外的人口數量不斷遞增。據調查,有近三成的的人移民竟然是是為了讓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一位正在辦理移民手續的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家長這樣告訴記者:“我們移居國外不為別的,就是為了孩子”。
記者問:“可是,你的孩子還很小呀?”家長說:“就是因為小,所以才一定要出去”。
“怎么講?”記者問。
家長苦惱地說:“讓我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源于孩子的一次考試。”
“考試?”記者不解的問。
家長說:“我孩子在一次語文考試時考了一道這樣的題:‘彎彎的月兒像( )’,我孩子填的是‘香蕉’,老師居然給判‘錯’,當孩子問老師‘為什么錯了’時,老師居然說:‘彎彎的月兒像小船,而不是香蕉’,記者同志,您說說,彎彎的月兒難道只能像小船,就不能像香蕉嗎?這是什么老師?這是什么教育理念?孩子的想象力全被扼殺了,再不能把孩子交到這些老師的手里了,不能再把孩子放在中國啦,中國的教育太落后了……”
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智則中國智,教育觀念的正確與否,決定一個民族的未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本在哪兒?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