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人深省的100個故事之《皮革馬利翁效應和他的雕塑妻子》
來源:作者:王國良時間:2012-07-22熱度:0次
發人深省的100個故事之《皮革馬利翁效應和他的雕塑妻子》
皮革馬利翁效應和他的雕塑妻子
在地中海東部,有一個亞洲島國,叫做塞浦路斯。當時卻隸屬歐洲,《圣經》稱“塞浦路斯”為“基提島”(古代及亞述帝國時期),是女神維拉斯的故鄉。
這里有一則古希臘神話故事。
故事說,塞浦路斯的國王皮格馬利翁是一位有名的雕塑家。他曾經精心地用非洲進貢的一枚做好的象牙,經過一年的功夫,雕塑了一位美麗可愛的少女。
皮革馬利翁是個多情的國王,他深深愛上了自己親手締造的這個“少女”,并給她取名叫“蓋拉蒂”。皮革馬利翁還給蓋拉蒂穿上美麗的長袍,這樣,帶拉蒂就像是以為真正地美少女了。
皮革馬利翁越看越愛,就天天擁抱她、親吻她,他真誠地期望自己的愛能被“少女”接受。可是,帶拉蒂依然是一尊雕像。
皮格馬利翁感到很絕望,他不愿意再受這種單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帶著豐盛的祭品來到阿弗洛蒂忒的神殿向女神阿芙洛狄忒求助,他祈求女神能賜給他一位如蓋拉蒂一樣優雅、美麗的妻子。
皮格馬利翁的真誠期望感動了阿佛洛狄忒女神,女神決定幫他。
皮格馬利翁回到家后,徑直走到雕像旁,凝視著它。這時,雕像發生了變化,它的臉頰慢慢地呈現出血色,它的眼睛開始釋放光芒,它的嘴唇緩緩張開,露出了甜蜜的微笑。蓋拉蒂向皮格馬利翁走來,她用充滿愛意的眼光看著他,渾身散發出溫柔的氣息。不久,蓋拉蒂開始說話了。皮格馬利翁驚呆了,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皮格馬利翁的雕塑成了他的妻子,皮格馬利翁把他的雕塑美妻叫做“伽拉忒亞” 。
這個美麗的故事后來成就了一個心理學和教育學上的一個著名的名詞:“期待效應”。
羅森塔爾效應
這是見證奇跡的一次實驗。
1968年的一天,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助手們來到一所小學。
羅森塔爾對校長說:“尊敬的校長,我們將要在您的學校進行幾項項實驗。不知校長能否同意?”
羅森塔爾是美國最有名的心理學家之一,他的要求,校長當然答應。校長覺得,他挑中自己的學校進行試驗,那是學校的榮幸。
羅森塔爾的實驗開始了。
他們從一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之后,羅森塔爾以贊許的口吻將一份“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交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并叮囑他們務必要保密,以免影響實驗的正確性。校長和老師答應了。
其實,羅森塔爾撒了一個“權威性的謊”,因為名單上的學生是他隨便挑選出來的,并沒有經過什么實驗挑選。
幾個月過去了。
羅森塔爾和助手們對那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復試,結果奇跡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欲旺盛,更樂于和別人打交道。
顯然,羅森塔爾的“權威性謊言”發揮了作用。
這個謊言對老師產生了暗示,左右了老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能力的評價,而老師又將自己的這一心理活動通過自己的情感、語言和行為傳染給學生,使學生變得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
后來,人們把像這種由他人(特別是像老師和家長這樣的“權威他人”)的期望和熱愛,而使人們的行為發生與期望趨于一致的變化的情況,稱之為“羅森塔爾效應”。
身邊的故事
獎勵的奧秘
2000年的5月19日晚,溫馨的風輕撫著人民大會堂,大會堂的內外人山人海。
舟舟與施瓦辛格手牽手走進了北京人民大會堂,“愛心大使之夜——中國特奧慈善晚會”在此隆重舉行。
在這一場名為“特殊奧林匹克運動中國世紀行”募捐的特殊晚會中,由舟舟指揮中國歌劇院交響樂團義演。
身穿黑色禮服的舟舟彬彬有禮。
隨著舟舟一個漂亮的起拍手式,音樂響起。舟舟的動作優美而流暢,第一首樂曲結束,觀眾被震撼了,怕過于長久的掌聲影響了自己對下一個曲目的指揮,于是他轉過身來,向觀眾做出一個手勢表示讓大家安靜。一首節奏明快的《拉德斯基進行曲》演奏完,全場幾乎沸騰了,舟舟以接近大師的風范示意全體樂手起立向觀眾致意,有誰知道舟舟所有這些出人意料的表現都是沒有人教過的。
中國歌劇院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在這位“年輕的指揮家”嫻熟的指揮棒下,一首“北京喜訊到邊寨”的歡快旋律從他的一招一式間流瀉出來。
香港影帝劉德華摟著舟舟深情地唱了一曲《你是我的一片希望》。舟舟的傳奇般的音樂人生讓首次來華的施瓦辛格十分感動,這位“慈善大使”當場捐款15萬美金。
舟舟出生在中國的武漢,舟舟出生的1978年4月1日這一天正是愚人節。
上帝確實會愚弄人,舟舟這位神的孩子是個先天愚型兒,他的智力只相當于四、五歲的孩子。
舟舟的父母痛苦萬分。舟舟的母親沒有放棄自己的孩子,她在努力觀察發現小舟舟的天賦秉性。
一天,舟舟母親帶舟舟去聽音樂會,舟舟母親突然發現,當音樂響起時,舟舟也拿起身邊的一支小棒,隨著音樂,揮動短短的手臂,象個真正的指揮一樣一直在指揮,直到曲終。
這一發現,讓舟舟的母親很激動,
母親鄭重的對舟舟說:“孩子,你很有音樂天賦,特別是指揮方面,只要你堅持練下去,你會成為指揮家的!”
舟舟一聽,很激動,眼中閃耀著母親從來沒有見過的智慧的靈光,他說:“媽媽,我一定好好練,將來當指揮家!”
從這一天開始,舟舟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很投入,很認真……
舟舟也有煩躁不想練的時候,每當這時,母親就會鼓勵舟舟說:“舟舟,你將來是著名指揮家呢!”
“哦,媽媽,我將來是著名指揮家,我得練下去呢!”舟舟說完,就繼續練他的指揮去了。
舟舟媽媽用一盤光碟來試試舟舟的能力,這一試,舟舟對于音樂的把握讓媽媽很吃驚,舟舟媽媽決定送兒子去武漢交響樂團請專人指導他學習。
舟舟在樂團宿舍大院內自由自在地生長著,音樂進入他的生命,一如陽光雨露灑在禾苗上。
舟舟的音樂鐘情源自他的父親。
從兩三歲起,他就隨父親泡在排練廳里,像隨意擺放的一張桌子、一把椅子,舟舟的存在再自然不過。性情溫和的舟舟從不搗亂。
舟舟的邏輯思維能力很差,但形象思維能力卻很強。長期泡在樂隊,使他對老指揮家張起先生觀察得相當細微。
一天,排練休息時,樂手門在排練休息時和舟舟開起了玩笑:“舟舟,想不當指揮?”
“想!”
舟舟說完,就爬上了指揮臺,舉起了指揮棒。
奇跡出現了。
舟舟惟妙惟肖地把指揮的動作都表現出來,甚至用左手推眼鏡架看譜的動作都惟妙惟肖。舟舟煞有介事地敲了敲譜臺:“預備,開始!”
樂手們覺得挺有趣,舟舟的動作很有感覺,像個真正的指揮家!舟舟的行為惹得眾人大笑,并紛紛隨著他的指揮棒演奏起來。
舟舟見這么多人都聽從自己的指揮,立即精神大振,很有激情地揮動著指揮棒,將這首《卡門》指揮完畢,還轉過身認真的鞠了一躬。
樂手們掌聲如雷。
在場的人也許只有舟舟沒有把這次操練當作一次游戲。也許這就是他非職業的指揮生涯的開始吧!
這次樂手們無意間的配合和如雷的掌聲無疑是對舟舟一次價值無法估量的獎勵!《卡門》從此在舟舟的腦海了生了根,《卡門》也因此成為他最愛的曲目,幾乎無《卡門》不歡。
一直到現在,如果舟舟評價說哪場音樂會不好聽,原因很可能就是這場音樂會沒有《卡門》。
1997年,湖北電視臺記錄片編導張以慶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發現了武漢交響樂大廳外的舟舟,并對他無師自通的指揮才能產生好奇和關注。
張編導在長達10個月的跟蹤采訪拍攝后,誕生了一部長達60分鐘的電視記錄片《舟舟的世界》。
由于舟舟特殊的心智結構,使得他在鏡頭前毫無膽怯和做作,這些因素更加強了這部片子里無法設計出的紀實風格。編導者放低了他們的視角,用鏡頭與舟舟作平等的交流。編導們淡然的手法蘊藏著深厚的人道主義的關懷,使得這部片子獲得當年國內記錄片最高學術獎中的惟一大獎和最佳導演獎以及此后接踵而來的一大串獎項。
如今,這部記錄片已傳播到歐洲、美洲、臺灣、香港。
舟舟一夜之間成了名人了!
頓時,在武漢三鎮,舟舟像人氣驟升的明星,盡人皆知。到現在,舟舟無論出現在武漢的任何場所,都能被人認出來。
舟舟天天看記錄片,周周看到了片子中的自己,更加熱愛音樂指揮了,紀錄片無疑又是對舟舟一次至高的獎勵,舟舟現在對音樂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他對自己的音樂能力毫不懷疑。
好戲還在后頭。
1998年末,當時中國殘聯的劉理事長偶然間在中央電視臺看到了記錄片《舟舟的世界》,激動難抑,立刻打電話到武漢找到舟舟,邀請他參加1999年元月殘聯在京舉行的新春晚會。
1月22日,在北京保利劇場,舟舟和赫赫有名的中央芭蕾舞劇院交響樂團有了歷史性的合作。
那天舟舟穿上了第一件真正的燕尾服,臨演出前,他突然問身邊的工作人員:“會有人給我獻花嗎?”
“哈哈哈……”大家全被舟舟的話逗笑了。
隨著舟舟一個漂亮的起拍手式,音樂響起。舟舟的動作優美而流暢,第一首樂曲結束,觀眾被震撼了,怕過于長久的掌聲影響了自己對下一個曲目的指揮,于是他轉過身來,向觀眾做出一個手勢表示讓大家安靜。一首節奏明快的《拉德斯基進行曲》演奏完,全場幾乎沸騰了,舟舟以接近大師的風范示意全體樂手起立向觀眾致意,有誰知道舟舟所有這些出人意料的表現都是沒有人教過的。
走下臺的舟舟一頭撲進了鄧樸方的懷里,從此他成了鄧伯伯心目中最有分量的人物之一。如今,舟舟是中國殘聯藝術團的重量級藝員之一。
現在,舟舟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成了真正耀眼的明星。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