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大年初二,我和妻子帶著女兒從老家出來,本想驅車前往岳父岳母家中拜年。壽光農村自古至今一直延續著女婿年初二走丈母娘家的風俗。
我們一家三口于臘月二十九回到老家侯鎮東畢村,與父母一起過年,哥哥嫂子和侄子也回了老家,全家人忙里忙外,過了一個幸福快樂的庚子新年。在年前,我們就風聞湖北武漢疫情消息,起初大家都沒有當回事,等到上面開了專題會議,才明白了事情的嚴重性。我和大哥所在的單位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落實了封堵路口,專人值守等防疫措施。聽到武漢封城和許多令人吃驚的消息,我叮囑父母和家人要采取防護措施。當時能感受到,他們心里根本沒有當回事,總覺得疫情離自己很遙遠。尤其是年近八十的父母,好話說了一籮筐,始終不愿意戴著口罩預防一下。他們說,自己年紀大了,有抵抗病毒的能力,不干不凈,身體沒病。唉,真沒有辦法,除非他們自己聽到看到感受到病毒的厲害,兒女的好心說教無法動搖他們的認知,也拗不過他們的堅持。這一代老年人,總也改變不了自己多年形成的老觀念。
雖然沒感覺有多大事,但是大年初一,我和大哥帶著孩子去給村中的長輩拜年,還是戴上了口罩。我們這戶人家進來,那戶出來,穿梭不停走在拜年的路上。看到村中的男女老幼,穿著花花綠綠的新衣服,很多人頭挨著頭,肩并著肩,眉飛色舞,談笑風生,多數沒有戴口罩。現在的農村,雖然比過去進步和改變了很多,但是人們的鄉土情節很重,公共衛生預防知識貧乏。還有一種人,天不怕地不怕,認為病毒沒什么了不起,自己渾身上下都是膽,不用任何防護,憑著匹馬單槍,就敢和細菌病毒作戰。勇氣著實可嘉,也頗有點堂吉訶德的勇猛了。
驅車行駛在趕往岳父岳母家的路上,最初我們還沒有感受到什么。當快走到上口鎮周圍時,明顯感到氛圍變了。臺后、方呂、南邵等村莊的進村口人聲喧嘩,熱火朝天。我減慢車速,慢慢看去,才恍然大悟。原來,各個村莊都出動了人員和車輛,正在封堵進村路口,只見鏟車、挖掘機不停的鏟土,一個又一個村莊路口眨眼間筑起了一道道土墻。直到這時,才意識到疫情離我們不遠了。
為了防范疫情,妻子提醒我在上口鎮的幾個藥店前停下車,買點口罩和藥品,我們也要做好防范。結果事與愿違,妻子接連出入幾家藥店,平時大量積壓、琳瑯滿目的各種口罩全部斷貨,可謂“一罩難求”。妻子回到車上,我們談論此事,感覺空氣驟然緊張,簡直壓得人透不過氣來。這時,女兒提議給姥爺打個電話,問問他們村里情況。經過詢問,岳父岳母村里同樣如臨大敵,所有路口全部封閉,外來人員一律不準入內。看來我們今天是去不成了,沒法子,一家三口只能趕回單位。
誰知道,我們這次回到單位,打個不中聽的比方,好比“鳥入牢籠”,再也不能離開半步。由于我們單位是國家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單位主要領導將防疫作為頭等大事,場內人員嚴禁外出,外來人員嚴控進入,凡是人員出入,必須全部掃碼登記測溫消毒。2月6日,公司食鹽廠復工生產,我們整天忙著值守、消殺防疫和來回巡查,片刻不閑,食鹽廠職工則全部加班加點促生產,保供應,全力滿足市場需求。就這樣,整整兩個多月,我們一家三口與場內大多數人一樣,始終沒有外出離開公司,原本我與妻子晚上堅持的散步也戛然而止。照網上的話說,終于撈著過個大年,有機會一家人無限期團聚了。晚上不能外出散步,只能宅在家里作“貢獻”。每天吃過晚飯,我和妻子就在窄小的客廳內來回遛彎。在防疫、宅家和宅家、防疫的往復中,我們艱難渡過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雖然時常感到無聊和憋屈,好在衣食無憂,吃穿不愁。為了減少人員聚集,解決因為限制外出購物不便的問題,公司領導和物業部門建立了微信購物群,場里統一外出采購,職工餐廳開辟了蔬菜、副食和水果銷售窗口,方便了職工群眾,為受到疫情重壓的人們帶來了些許慰藉。
伴隨著春天的腳步,新冠肺炎疫情終于有所緩解。從四月份開始,各地陸續放開道路管制,國家有關部門下發通知,要求各地采取簡單粗暴方法堵路的一律清除,改為專人值守測溫,沒有體溫異常的人員,可以自由流動,各地企業復工復產才逐步恢復正常。
這一天晚飯過后,我與愛人戴著口罩來到場內公路上散步,中斷了六十多天的散步活動終于再次啟動。初春的夜晚,乍暖還寒,微風拂面,已經有些許吹面不寒的感覺。鹽灘的夜色,依然是那樣的靜謐。廣袤的夜空中點綴著滿天的星斗,時隱時現,就像忽明忽暗的寶石。擺脫了多日宅家的束縛和疲憊不堪,我們放松身心漫步鹽田,大口吮吸著鹽堿地特有的咸澀氣息,夾雜著鹽灘紅柳的淡淡清香,耳邊不時傳來鳥蟲的呢喃。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轉眼過了驚蟄,休眠了整整一個冬天的蟲豸重新煥發了生機。借著月光和夜色,我欣喜的看到,肆虐的病毒沒有阻擋住春天來臨,浩蕩春風正在努力驅趕陰霾,萬物已經復蘇,到處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色。中華民族的天空,還是朗朗乾坤,月光普照,群星璀璨。夜色朦朧中,鹽堿灘里別有一番詩情畫意。
面對熟悉的鹽區景象,一切都顯得那么親切自然,狀如棋盤格式的現代化鹽田,伴著沉沉夜色映入眼簾。借著皎潔月光,微弱星光和遠處的萬家燈火,看到鹽池鹵水泛起的粼粼水波,交相輝映著燈光、星光和月光的倩影,如詩如畫,美不勝收。面對此情此景,我情不自禁的想起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此時的鹽池中,雖然沒有映射殘陽的景色,但是那溫柔的月光,點點星光,融合燈火闌珊,在泛著漣漪的水面上相映成趣,絲毫不遜色殘陽的景致。我們盡情欣賞鹽灘夜色,合著沙沙的腳步聲,耳邊不時傳來一兩聲悅耳的鳥鳴,令人心曠神怡,衍生出許多悠然的遐思。讓人聞之色變的猖獗病毒,帶給我們的將是一段永遠難以忘卻的回憶。
鹽場的小路上,已經有許多夜間散步的行人,經過多日的疫情防控宣傳,他們逐步習慣了戴著口罩的生活,畢竟生命比自由更重要。我想,只要人人重視防護,大家才能相安無事。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沒有國家太平,那來萬家安寧。疫情無國界,人間有大愛,只要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我們強大的國家,就一定能凝聚起十三億多中國人民的磅礴之力,也一定會蕩盡陰霾,迎來晴朗無恙的天空。
上一篇: 油桐花,情料漫(散文)
下一篇: “家風”照亮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