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 定 民 生
為適應工作新常態,我區創建成立了民生工程辦公室。作為該辦工作人員,我擔負民生工程、民生實事、民生大事的日常工作。民生關乎社會,關乎人民群眾,涵義里有沉甸甸的責任。從此,我與民生便有了解不開的情結。
剛成立不久,我正忙碌地電話收集工作情況,忽然間,眼角余光中映入一個人影,站在辦公室門口欲進還止。放下話筒,轉眼看見一位身著綠色舊裝,背著掛包,腳穿黃布膠鞋,滿臉白色胡茬的中年男子。他徑直朝我走來,說要反映情況。我立即解釋說,這里不是接待信訪的地方,應去信訪接待中心,如果找不到地方我可以叫保安帶他去。不料,男子抱怨了一句,憤然離去。
后來,他轉身離去的背影久久地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在我的理解里,上訪人總是有難解的困難才來的。但往往工作很忙之際,我顧不上和別人說上一句話。于是,我把他推走了。回想起來,真是有愧于他。
“民生辦公室、民生辦公室”,有一天,我突然聽到門外有人在嚷,隨后涌入一撥人來。我要忙工作,等他們還未開腔,我便說“這不是信訪辦公室”。話音剛落,訴求信擺在我的辦公室桌上。我一見那密密麻麻的簽字和信訪事由,說:“馬上聯系,馬上聯系?!彪S即電聯園林處負責人,要求他立即去現場為群眾作答,并勸說來訪者去現場解決。來訪者領會意圖轉身就走,我突然意識到什么:“把電話留下?!?/span>
這是達州市中心城區十大民生大事之一濱水公園建設所引發的問題?!盀槊袼鶠?,不生民怨”,從這一思想出發,我把訴求件報給了區級領導,并對該信訪問題作了回訪。之后,我未接到他們的電話和來訪了。
接待信訪并非本職,但民生無小事,點滴暖人心。蕓蕓眾生,有人注定與你有緣,一種情緣便在心中彌漫開來。
一位殘疾人,妻子患癌去世多年,有一個女兒在校讀書,經濟無來源,生活舉步艱難。在辦公室,他坐在我的旁邊,氣若游絲的傾述,讓我悲從中來。
他叫黃偉。我見到他時,臉龐瘦削,面無血色,有一雙充滿渴望的眼神。當即我聯系殘聯,殘聯說黃偉已來過,因傷殘等級不夠,便協調了他戶籍地解決。黃偉租住在城區街道,我嘗試聯系街道辦負責人,因非本地戶口,只能解決臨時救助??顢挡欢?,希望能給他一點溫暖。住房問題是解決他最大的根本問題,我幫他聯系廉租房,房管局的同志說:要符合條件才行。我說:特事特辦行不?
幾天后,我電話回訪他。黃偉已去過戶籍地,當地建議
他去找民政局。于是,我建議他先去街道辦把臨時救助辦理
了。通過協調,街道辦民政窗口同意給他填表,然后到了社
區辦理,黃偉打電話給我,電話那頭傳來:他戶籍不在本地,
辦不了。隨后電話斷了。
那只有寄希望于戶籍地了,該地領導表示已給黃偉所在村的書記作了安排。隔了一天,傳來黃偉委屈的聲音,他在電話中說,村支書打電話給他,叫他不要在上面鬧。
我快“暈”了,給村支書去電:黃偉生活真的很困難……。
電話那頭:也是、也是。村支書表示,先安排黃偉去辦理臨時救助,等年底給他辦理低保。
我總算松了一口氣。
當務之急,是給黃偉找一份工作,可緩解困難。腿腳不便,可以做手上活,幫別人看門什么啊。我嘗試在網上發信息求助社會各界,并不時在腦子里搜索,希望能找到一個解決問題的關聯點……
? 腦子一閃,不是有人曾聯系過殘疾人用工之事嗎?通過介紹,老總要求先見見面。工作之事達成了,在美發店做洗頭工,得先學習一個月。黃偉說,等把困難救助辦理了再去。我叮囑他:你一定要去,你一定要去!
無經濟來源的殘疾人,又供給著一個孩子讀書,他該如何生活?!我和黃偉的故事還沒結束,我的心緊緊地牽掛著他。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這正是辦理民生工程的精神所在。路慢慢其修遠矣,吾將為民而求索。
上一篇: 地大附中的燈籠
下一篇: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