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眾多歷史文化名城,這些名城為城市的建設與發展帶來重要支撐。山西的平遙古城很自豪,以悠久的歷史文化、完整的古代建筑,獲得了世界文化遺產稱號。
西周時期,周宣王命人在此建起一座夯土城,直到明朝洪武三年夯土城墻才被重新擴建為一座總周長6163米,墻高約12米的青磚城墻。平遙縣城便一分為二,變成兩個風格迥異的古城和新城。看平遙歷史,春秋時屬晉國,戰國屬趙國。秦朝置平陶縣,漢朝改為中都縣,為宗親代王的都城。經歷數代,平遙留下300多處遺址古跡,近4000座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宅,這在當今中國古城之中可算獨占鰲頭。
好奇如童心,懷揣對平遙古城的各種評論,趁初夏時光,我便匆匆來到平遙。
傍晚時分的中原大地異常艷麗,鮮紅的晚霞把平遙古城高高的城墻染成金黃色,城中路上人來人往一派繁忙。游覽車拉著我們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如魚一般穿梭著,不多久就把我們載到靠近城墻邊的一個民宿旅館旁。
讓人不解的是,平遙只是晉中一個普通縣城,為何如此有名?人們猜測有兩點:保成完好的古城墻、古建筑。鳥瞰平遙,古城形同一只欲行未動的烏龜,龜頭朝南尾朝北,東西四門為龜足,故民間有“龜城”之說。6座城門甕城,4座角樓和72座敵樓歷歷在目,保存如此之完整,在中原大地上實屬少見。發達的金融業使平遙名聲雀起。晚清時期平遙曾是中國的金融中心,總部設在平遙的票號就達22家,占全國一半以上。而以“匯通天下”聞名于世的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更讓平遙聲名遠揚海內外。
住宿古城民居是我平身的一件趣事,第一次體驗到了在百姓家睡土炕的快樂,撫摸木窗上的漂亮小格子和圓拱門,感覺像住在延安的土窯洞。小麥、棉花、牛肉、太谷餅、推光漆器更讓我們記住了平遙。
這是一個陽光普照的清晨,我獨步走進平遙寬大的身軀里,去體驗和聆聽古城的萬種風情。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蛐蜒巷構成古城的骨架。街道呈土字形格局,八卦式方位,老字號商鋪、知名店鋪、民居依次林立,保持著傳統布局與風貌。商鋪很有特色,店面結實高大,檐下繪有彩畫,房梁上刻有古色古香的彩雕。商鋪民居保存如此之好令人感到有些意外。據說清朝時南大街控制著全國50%的金融機構,因而被譽為中國的“華爾茲街”。相鄰的西大街則坐落著中國第一家票號“日升昌”,被稱作“大清金融第一街”。
今天恰好是中國旅游日,平遙所有景點全部對游人免費開放,游客比平時陡曾好幾倍。幾年前,山西省就開始對60歲以上老年人實行國有旅游景區游覽全免費政策,我們這次來山西旅游,節約的就是門票。
沒有同伴相隨,我天馬行空自由穿梭在各個景點里。走進縣衙,明鏡高懸的縣衙大堂和一排肅靜大牌,使人感到這里是莊嚴之地,一塊“天理國法人情”大匾高懸在一處大門上,昭示著天下。跨進中國鏢局、同興公鏢局,完整的結構,精巧的布局、完好的設施設備讓人驚奇。陽光映照在院內豎立的刀矛戟劍上,顯示著鏢局的悠久歷史。我又走進古名居、珍奇報紙博物館、錢幣博物館,不斷展現的各種文物令我興奮眼花繚亂,如同劉姥姥進大觀園,一切是那么新鮮。最感興趣的是協同慶、蔚泰厚、蔚盛長錢莊。跨進錢莊大門的一剎那,一種膽怯心情突然涌上心頭,看到帳房先生(雕塑)那張冷酷之臉,我懷疑這里是否能進行公平交易。
邁進最著名的“日升昌”票號,大堂的氣派、帳房的森嚴、隱秘的金庫、完整的安全防護體系別開生面。三進式穿堂樓院結構,既體現出晉中民居傳統特色,又吸收晉中商鋪風格,建筑藝術和使用功能達到和諧統一。21座建筑分布在院子各處,院內那高低不平的地面,磨損嚴重的門檻窗欞、桌椅板凳,記錄著這里曾經的輝煌。清道光四年(1824年),平遙縣達蒲村財東李氏將平遙古城西大街的西裕成顏料鋪正式更名為“日升昌”票號,專門從事票號匯兌和存放銀業務。“日升昌”的誕生,改變了中國古近代金融史,一種新型金融業破繭而出。如今日升昌已成為中國票號博物館,載入歷史史冊。
馬不停蹄把平遙古城的半數景點轉了一圈。我又轉向平遙的大街小巷古民居,時而走路時而小跑,飛快穿梭,把各具特色的衙門街、趙舉人街、郭家巷、東壁景堡等街巷不斷拋入腦后。平遙民居一般都是以磚墻瓦頂的木結構四合院,大多以單坡內落水為主,既能增加房屋臨街的高度,不開窗戶,又能有效的抵御風沙和提高安全系數。平遙有十大怪,其中之一就是“房子半邊蓋”。看院落大小,就可以猜出這戶人家是否富有。大家族以修建二進、三進、四進院落為榮。院落之間多用裝飾華麗的垂花門分隔。院內大多裝飾精美,進門通常有磚雕照壁,檐下梁枋有木雕雀替、柱礎、門柱、石鼓等等,山西地方特色十分鮮明。
突然記起平遙三寶,一寶古城墻,二寶鎮國寺,三寶雙林寺。我把目光又轉向古城墻,邁開已經有些沉重的雙腿朝古城墻奔去。此時的古城墻上已是人滿為患,這是中國大假獨有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好不容易擠上城墻,眼前的景象格外壯觀。寬大的城墻如一道長城向前延伸出去,高大的奎星樓、文昌閣站在城樓上俯瞰著城內外,堅實的城墻把古城緊緊地抱在懷中,如同母親摟著自己的兒子。從城墻上眺望,古城內縱橫交錯的街巷盡收眼底,600多年來城墻護衛著古城的百姓,盡管遭受了無數磨難,但依然保護著百姓安危。城墻外擺放的2門銹跡斑斑的大清鐵炮,講述著古城的艱難保護史。
鎮國寺在北門外,建于五代時期,是中國排名第三的古老木結構建筑,殿內的五代時期彩塑可稱為雕塑藝術珍品。雙林寺位于古城西南,建于北齊武平二年。寺內10余座大殿內保存著元代至明代的彩塑造像2000余尊,被稱作“彩塑藝術的寶庫”。時間已晚,未能前去觀賞,心里甚是遺憾。
也許是地域原因,山西人粗曠雄渾,喜歡鮮艷的顏色,平遙的所有建筑都用紅、黃、藍、綠色裝扮著。不管是商鋪旅店廟宇、還是縣衙民居的大門房檐都特別鮮艷明朗,喜慶吉祥平安是平遙人的美好心愿。
“我在平遙等你,任憑時光老去”。這是平遙最經典的宣傳詞,大街上,酒吧旁隨處可見。平遙最迷人的是夜晚。夜幕中,五顏六色的彩燈把古城打扮的多姿多彩,各商家使出奇招招攬顧客。烏托邦酒吧就是一種,門前古舊奇特的造型,夸張的人物漫畫,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球。沿街的各種美食小吃比比皆是,酒坊醋坊抬頭可見,看不夠也吃不完。在一家小吃店坐下,我們一行4人點上幾個古城小吃,拿一瓶平遙啤酒,慢慢吃喝起來。吃是次要的,觀景才是正題。此時,“又見平遙”大型室內情景體驗劇正在上演。漫步在古城里,滿街濃濃的商業味不時侵染著我們的眼睛耳朵和肺。其實,在中國許多古城古鎮里,何曾不是這樣,民以食為天,美食文化是我們中國的一大特色,各地不過在發揚光大而已。
我又走進平遙會館,邁進超山書院,看著雕刻精美的九龍壁,感慨頗多。當今中國,歷史文物保存既完整又好的地方并不多見。尤其是平遙一個小縣城竟有世界遺產1處,全國、省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9處,實為罕見。
平遙有太多的風情,我只是一個匆匆過客,可惜看不完也聽不完。平遙向我展示的是過去的繁華與榮耀,而今的平遙已是一座包含著濃郁商業味的古城,歷史文化古跡已經成為人們搞活經濟的資本。對平遙我認識還很膚淺,但我對平遙充滿深深的敬意。一座古城,是歷史的寫照,更是中華民族的血脈傳承。保護好愛護好她,我們義不容辭。
揮揮手,我將離開古城,如同告別康橋,古城的身影已嵌入我的心里。我真想摸一摸協同慶錢莊那枚金色的大銅錢,沾一點財氣。看看古城里的旱船、高蹺、地秧歌表演。買一塊手工布,一袋平遙牛肉,再加一個漂亮的推光漆器首飾盒,把古城里的好東西都帶回家,再記錄下那些精美的文物古跡,作為永久的記憶。
上一篇: 與母書
下一篇: 我游美利堅之7——玩轉加勒比、登陸牙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