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錢能使鬼推磨。人一旦有了錢就可以任性,隨心所欲做任何事。現實生活中,人發了財,可以買豪宅,游艇,飛機。可以去珠穆朗瑪峰登頂,去南極探險,去環游世界。清朝的慈禧太后揮揮手,任性動用800萬海軍款,為自己建起一座圓明園。人且這樣,有一個國家也是如此,石油讓它財源滾滾因此暴富。有了錢,它就任性異想天開做出一些震驚世界的事情,它就是地處中東波斯灣的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
仲春時節,邀約幾個好友,我們把目光投向了這個人們眼中遍地是豪車黃金的土豪之國。
此時正值迪拜冬季,20度左右的氣溫使迪拜成為最好的季節。在一家四星級酒店住下,我們開始了迪拜之旅。
公元前3世紀,人類就來到迪拜,1799年開始有村莊,1833年馬克圖姆家族從阿布扎比遷移到此,1852年馬克圖姆成為酋長,建立起新的迪拜酋長國,和阿布扎比酋長國正式分離。在早期的歷史中,迪拜以出口珍珠而聞名。
迪拜是阿拉伯7個酋長國中的一個小國,本國人大約100萬,另有700萬人來自世界各國,印度人占了300多萬。迪拜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處阿拉伯半島中部、阿拉伯灣南岸,面積3980平方公里,與南亞次大陸隔海相望,海岸線長達734公里。陸地又與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曼相鄰。迪拜分為兩部分,東南為迪拉,西北叫巴爾杜拜。戈爾胡德橋、馬克西姆和山代溘隧道將西部連在一起。人們稱之為“沙漠中的綠洲”。
迪拜出名,源于它擁有不少世界之最:第一家七星級帆船酒店;世界最高的哈利法塔;全球最大的購物中心;世界最大的音樂噴泉;世界最大的室內滑雪場;世界最高的住宅樓。亞特蘭蒂斯海下酒店、棕櫚島、國際金融中心、貿易港口、國際賽事更把迪拜推向了世界高峰。迪拜在人們心目中成為奢華的代名詞。
初春陽光下,我們來到位于迪拜海灣的七星級帆船酒店。這座外形酷似船帆的酒店,以金碧輝煌、奢華無比而著稱。一座人工島托起酒店,將一條彎曲的線條拋向陸地。56層,321米高,202間豪華雙套房,一個停機坪是酒店的報告。1500美元是住最小房間的價錢,掏2萬美元就可以走進總統套房,享受極度奢華,因為這里是全世界最豪華的酒店。
一片片白云飄向海邊的帆船酒店,藍天下的酒店如一艘大船正在揚帆起航。酒店經英國設計師湯姆?賴特外形設計,香港人周娟室內設計,利用沙漠的四大元素水、火、土、風創造出極盡奢華的人間天堂,世界最高飯店。時裝設計師范思哲先生曾被酒店的奢華所震撼,逢人便對酒店設施服務贊嘆不已。獨特的設計、豪華的裝飾使酒店獲獎無數,贏得了迪拜人的歡心,也引起全世界的注目。
一陣陣波浪從海里奔來,掀起層層白色浪花,把正在海里撒歡的幾艘小劃艇推向岸邊。脫下鞋襪,我和同伴們走上沙灘,牽手走向海里,追逐著海浪,盡情享受著陽光、海浪、沙灘帶來的無窮樂趣。
迪拜擁有許多建造奇特的高樓大廈,現代建筑藝術在這里盡情展示:圓形,方形、半圓形、荷包形、金字塔形的大樓婀娜多姿,仿佛是一座世界建筑藝術博覽園。高架橋,下穿隧道,輕軌列車隨處可見。街道干凈整潔,公路四通八達,交通十分便利,不愧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現代化大都市。走過高高的金相框,幻想自然產生。最值得迪拜人驕傲的當數世界第一高樓哈利法塔。
哈利法塔由美國建筑設計師阿德里安?史密斯設計,韓國三星公司修建,高達828米,166層,總投資15億美元。整棟建筑由連為一體的管狀多塔組成,具有太空時代風格外形,基座周圍采用富有伊斯蘭建筑風格的幾何圖形六瓣的沙漠之花構成。塔內的60來部升降機以最高每秒17.4米的速度把人直接送到塔頂。游人站在123層的觀景平臺上,可以俯瞰整個迪拜城。離它不遠處的公主塔也不示弱,仗著高達107層413.4米的身軀,向世人展示它是世界最高住宅樓。
一個占地370萬平方英尺世界最大購物中心圍繞在哈利法塔下。1200家零售店,160家餐館,一個游樂園,世界最大的水族館以及一條到達迪拜塔的官方通道構成了中心的格局。來到哈利法塔,我們自由行走著,觀賞著哈利法塔的雄偉身姿,又不時走進購物中心去游覽。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聚集在這里,身邊不時走過一個個身著白色長袍的男士和全身裹著黑袍頭戴面紗的2、3個阿拉伯婦女。在阿聯酋一個男人可以娶4個老婆,所以,推著嬰兒車走在一個男人后面的幾個婦女這種場面就不足為奇。超大規模的購物中心超出我們的想象,停車場的停車位就達16000個,上下幾層的建筑格局和我們國內的萬達廣場十分相似。通道上人群熙熙攘攘,一家家商鋪,玲瑯滿目的商品令人眼花瞭亂,就像我們國內的王府井、仁和春天一樣。普通百姓則可以到超市或十元店購買廉價商品。在我們居住的酒店旁,有一家超市和十元店。那里出售的商品價格和我們國內超市價格相差無幾。在十元店里我和同伴們購買了不少商品。我還特地挑選了一件10元迪拉姆(約合人民幣19元)的純棉T恤穿在了身上。
迪拜創造了許多世界奇觀,這里有數個世界上最貴的酒店,有世界上最貴族化的運動,這里的水比油更有價值。奔馳在這里當警車、公交車用,金飾只是女人體重的一部分。這里又是一個中東戰爭臺風眼的國家,地處中東要地,但兩伊戰爭、海灣戰爭和目前的美伊波斯灣對決都和它絕緣。迪拜的許多奇思妙想令人驚嘆,當我們乘坐單軌智能列車奔向人工建成的棕櫚島時,心情變得激動而復雜。
棕櫚島由三個“棕櫚島”即朱美拉棕櫚島、阿里山棕櫚島、代拉棕櫚島組成,整個島群耗資140億美元。棕櫚島的每個島上都建有大量別墅、公寓和娛樂設施,這里是富人的天堂,全世界不少富人都在島上買有別墅。據說我們中國的一些影視明星和富人也在島上買有豪宅。迪拜人說,在迪拜看誰家有錢,不看別的,就看他家門前栽的樹木有多少。栽活一棵樹要花3000美元,每年還要1000美元的護理費。因此,誰家樹木栽的越多,就證明他家很富有。棕櫚島為迪拜帶來了滾滾財富,因而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走在長長的防波堤上,一塊塊巨大的石頭平整地鋪滿堤壩,我們在堤壩上不停地跳躍,猶如行走在崎嶇的山間。一望無際天藍色的大海平靜而安詳,熾熱的陽光籠罩在棕櫚島上,一切都變得火熱,只有聳立在岸邊不遠處的亞特蘭斯蒂酒店,以它魁梧高大的身軀抵御著陽光。酒店四周的一棵棵棕櫚樹下,成為我們最好的避陰處。島上還有一座外形很像清真寺,用30億美元“堆”出來的八星級皇宮式酒店,其奢侈程度令人難以想象,黃金在那里只是普通裝飾品。幾位同行的好友出于好奇自費走進去觀賞。在迪拜凡是豪華酒店都要提前預約,只有買門票或去消費你才有資格進去,閑人不能隨便入內。站在酒店外,感慨油然而生,這種狀況在世界各國非常少見,可能是迪拜的特產吧。
迪拜河邊有一個著名的黃金市場。20世紀40年代,印度和伊朗商人、企業家陸續到此安家置業,并建立起貝拉黃金露天市場。鱗次櫛比的商鋪、天南地北的商品、合理公道的價格逐漸成為黃金珠寶愛好者的喜愛之地。最令人驚訝的是,這里的黃金不論克賣,按斤銷售。走進每一個黃金店,看著櫥窗里、墻壁上掛著一件件金光閃閃碩大的黃金飾品,我們沒有勇氣去問價,只能好奇的看看。
眾多的清真寺顯示著迪拜的身份,但和首都阿布扎比的謝赫扎伊德清真寺不能同日而語。走進世界第三大清真寺謝赫扎伊德清真寺,伊斯蘭建筑的偉大杰作呈現在我們眼前。55億美元,46頓黃金造就了整個建筑。祈禱大廳手工編織的世界最大地毯,告訴人們這是1200名伊朗工人用38噸羊毛歷時一年半編織而成。世界最大的水晶吊燈身披彩色寶石懸掛在祈禱大廳里,發出絢麗的光芒。黃金被打造成樹葉,鑲嵌在一根根圓柱頂部,一塊塊彩色玉石被打磨成各種形狀裝飾在墻上。珠寶玉石黃金在這里隨處可見,令人大開眼界。一座長方形水池平臥在清真寺外,池水清澈見底泛著天藍色光,配上潔白的寺廟墻壁,顯得崇高而圣潔。男人們穿著潔白的長袍來這里祈禱,身著黑袍的婦女在這里聆聽真主穆罕穆德的教誨,白與黑在這里交匯展現,形成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來此游覽的外國婦女進入清真寺參觀必須戴頭巾,穿長衣,不露肩不露腿才能進去,男士則不準穿短褲拖鞋。同行的女同胞們早已做好準備,拿出五顏六色的頭巾裹住腦袋,穿著長衣長褲依次接受檢查后才步入無比神圣的祈禱大廳。
在迪拜的幾天里,我感到奇怪,大街上竟然沒有看見幾輛真正的豪車,滿街跑的都是豐田、大眾、寶馬、奔馳、起亞等車型,和我們成都的車型相差不大,也許豪車們都停放在棕櫚島上。我們居住的酒店旁,卻有一個擺放著上百輛老式豐田車的墳場。給我感受最深的不僅是迪拜的富有奢華,還有迪拜具有超前意識的任性。迪拜已經沒有多少石油,但迪拜早在思考轉型升級,另辟蹊徑,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1960年迪拜發現石油到1969年出口第一桶石油,迪拜掘得了第一桶金,迅速積累起巨額財富。但迪拜是清醒的,石油不是終身財富之源。于是發展金融貿易、開發房地產、物流港口、舉辦國際賽事和旅游成為迪拜可持續發展新目標。這一轉變給迪拜經濟發展帶來了經久不衰的動力,改變了石油在迪拜GDP中所占比例。如今的迪拜是阿聯酋的貿易之都,阿聯酋70%左右的非石油貿易都集中在迪拜。迪拜不允許移民,外國人只能打工;迪拜也不允許有乞丐,當乞丐要受法律制裁。迪拜人享受著政府給予的高福利待遇,在養老、教育和醫療上享有特權,迪拜人不靠石油的生活照樣過得滋潤和任性。
迪拜的華麗轉身,使它功成名就,突破、創新、不斷升級發展是它的法寶。當巨大的音樂噴泉在悠揚的音樂聲中翩翩起舞變幻出五彩斑斕的身影時,你一定感概迪拜的豪華富有;當700萬外國人此時正在為100萬迪拜人打工,你心里又有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