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閱兵式記下來獻給您,祖國母親
林 瓊
今年10月1日是偉大祖國70華誕。觀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和閱兵式直播,成為億萬中華兒女心意相通的事情。
10月1日上午,我和家人一大早就守候在電視機旁,等待著閱兵儀式的開始。等待的過程無疑是漫長的,因為大家對觀看閱兵式盛況的期許是無比迫切的。作為一個普通公民,我深知自己對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貢獻是微不足道的,唯有通過觀看直播的方式,表達對祖國母親深深的眷戀和祝福之情。
當國旗護衛隊官兵護衛著鮮艷的五星紅旗,步履鏗鏘地朝著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區行進時,我的內心無比激動。我知道,那一刻,不僅是我,每一位守候在電視機前觀看直播的同胞的心情都同樣澎湃。當聽到受閱官兵向習近平主席作出“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莊嚴承諾時,我恍然發現,這不啻是軍人對祖國和人民的錚錚誓言,也應該是每一個黨員的基本遵循。既然我們是黨員,就理應自覺維護黨的權威,服從黨的指揮;雖然我們的職業迥然相異,但我們都要有在自己從事的領域“能打勝仗”的信心和決心,都要以優良的作風樹立起共產黨員的良好形象。當看到由9架空中護旗飛機領航,20架組成“70”字樣的飛機從天安門廣場上空緩緩飛過時,我的心臟更是不由自主地劇烈跳動。“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贊歌……”這首溫暖而熟悉的歌曲瞬間喚醒我全身的每一個細胞,淚水不覺溢滿雙眼。我當即決定,把建國70周年的閱兵儀式,以及偉大祖國以后開展的每一次閱兵儀式,都悉心記錄下來。通過這種方式,把偉大祖國的發展變遷鐫刻于紙面,把對祖國母親深深的愛戀之情印刻于心間。
隨著閱兵儀式的推進,小小的筆記本上,順次留下了儀仗方隊、陸軍方隊、戰略支援部隊方隊等15個徒步方隊和戰旗方隊、空降兵戰車方隊、武警反恐維穩方隊等32個裝備方隊的“身影”。雖然我對很多軍種的職能職責都知之甚少,對裝備方隊車上裝載的武器裝備更是不知就里,但是看到受閱部隊嚴整的軍容和雄壯的軍威,我知道人民解放軍無愧于武威之師的光榮稱號,他們有能力捍衛祖國的尊嚴,有能力保護好祖國的人民。通過解說員的講解,我知道有很多武器裝備都是首次亮相,感知到偉大祖國軍事科技事業的長足發展,一種強烈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當背景音樂轉到《今天是你的生日》這首溫婉動聽的歌曲上時,群眾游行正式開始。我跟隨“建國創業”“改革開放”“偉大復興”三個篇章,回憶和感知偉大祖國通過70載艱苦卓絕的努力,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建國偉業”篇章,盡情謳歌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奮斗者最幸福。特別是看到21輛禮賓車護送著老一輩黨和國家、軍隊領導人親屬代表,以及老一輩建設者和家屬代表、新中國成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老戰士、老一輩軍隊退役英模、民兵英模和支前模范代表的“‘致敬’方陣”緩緩駛入天安門廣場時,我的心頭為之一震——能為廣大人民群眾所熟知的先烈寥寥無幾,能成為模范的建設者也鳳毛麟角,但祖國母親的騰飛巨變凝聚著一代又一代建設者的辛勞與汗水,祖國鏗鏘前行的每一個步履里都鐫刻著每一個或崇高或平凡的建設者的足跡。“改革開放”篇章重溫了在改革開放這一“關鍵抉擇”的引領下,偉大祖國唱著《春天的故事》,涌動著滾滾春潮,步履鏗鏘地行走在希望的田野上,以嶄新的姿態巋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偉大復興”篇章,則全方位立體式展現了進入新時代的中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穩步推進民主法治建設、脫貧攻堅、全面從嚴治黨等工作,帶領56個民族逐夢希望,揚帆遠航。那一刻,一個聲音情不自禁地在我腦海里飄蕩:“在偉大的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13億中華兒女上下一心、砥礪奮進,‘同心共筑中國夢’的愿望一定能夠如愿以償”。我知道,這不僅是我心底里的聲音,也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的共同期盼。
兩小四十多分鐘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閱兵式和群眾游行直播不知不覺就悄然結束了。但我知道,13億中華兒女勠力同心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接續奮進的信念永遠不會改變。對于偉大祖國而言,70周年既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亦是一個嶄新的起點。
期待下一個精彩的10年,期待下一個閱兵式的完美呈現,期待偉大祖國的每一次騰飛巨變!
作者簡介:林瓊,女,漢族,1982年6月出生,云南馬龍人,中國自然資源作家協會會員、云南省作家協會會員,在《中國國土資源報》《時代風采》《云南經濟日報》《云南國土》《曲靖日報》《珠江源》《西雙版納報》等刊物發表短篇小說、散文100余篇、20余萬字,征文作品13次獲獎,持有會計師、房地產經濟師資格證,現在中共曲靖市委政策研究室工作。2015年,榮獲“云南省五一巾幗標兵”稱號。
作者姓名:林 瓊 工作單位:中共曲靖市委政策研究室
郵 編:655000 聯系電話:13988908586
聯系地址: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區文昌街67號曲靖市委政策研究室
上一篇: 學園賦
下一篇: 八百里秦川上的文化古城 楊晨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