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遼寧青年》征文
總有一縷牽掛在心中 一一寫給相識相伴36年的《遼寧青年》
周明軍 如果從1983年得到第一本《遼寧青年》雜志算起,至今我與《遼寧青年》就已經相識相伴36年了。三十六載春秋的感恩感動,正如《遼寧青年》贈送給我的一件白色T恤衫背上印制的一段文字表達了一位老讀者、老朋友的心聲:總有一縷牽掛在心中,有你相伴,人生的路好走! 我經常與《遼寧青年》保持通信聯系,記得讀高中時就與同學一起參加閱刊知識競賽,參加工作后有多次獲獎的歷史,雜志社獎給了我許多獎品,有書籍、物品和錢,還有編輯們熱情洋溢的回信。目前我保存著自1983年第一期至今的全部《遼寧青年》雜志,每年裝訂成冊有益保存(以前32開本時每年裝訂成兩本),放在我書房書柜的最高層。空閑在家時還常常翻閱,堅信自己是《遼寧青年》永遠的至愛讀者。前年我還與任知元編輯通過多次信函(電子郵箱),感謝她在百忙之中兩次為我補寄兩年未收到的第一期雜志。今年春節前當沒有收到第一期雜志時,我還擔心又收不到第一期了,但春節后收到雜志一看,是有史以來《遼寧青年》將1一2期雜志合刊發行的第一次啊! 過來我也一直關心雜志的版面工作,曾經是雜志社特邀正式頒發聘書的評刊員,曾多次寫信建議將32開本改為16開本。后來當雜志從24期半月刊(32開)改為12期月刊(16開),我為雜志能夠隨時代的發展而創新變化的辦刊理念感到由衷的欣喜! 我至今還收藏著雜志社郵寄給我的首屆讀者夏令營活動的明信片及全部信件,還保存著雜志社獎給我的全部書籍和禮品,如《遼寧青年》創刊紀念手表等。我與至愛讀者懷化三完小舒孝清老師之間的交往因《遼寧青年》而相識,他給主編的信以及邵永先主編的回信還將我倆交往的故事刊登在2006年第15期雜志中,正如我發表在雜志上我的格言:朋友是黑夜里的明月,書籍是心海里的航標燈。 我還將《遼寧青年》私費贈閱給在長沙讀大學的兒子和在天津參軍的外甥,讓他們閱讀飽含愛心,滿滿正能量的《遼寧青年》,成為一個有作為有志氣有愛心的新青年。現在我還有一個美麗愿望,就是在退休的那一年我將踏上遼寧這塊熱土,來到《遼寧青年》雜志社編輯部,坐一坐,看一看。然后在《我與〈遼寧青年〉大事記》一文中寫上當天的大喜事。 如今我早已經不是青年人了,也沒有成為知名的作家和詩人,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老讀者和永遠的文學青年,但我對《遼寧青年》的牽掛之心和熱愛之情永遠不變,還將繼續堅持下去。在喜逢雜志創刊七十周年之際,一位忠實的至愛讀者在湖南懷化深情地祝福《遼寧青年》:生日快樂,永遠年青!
(寫于2019年5月25日星期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