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源究溯,“緣”到底是什么?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似人間無數”“那對視的一眼便讓我知道你是我生命躲不開的遭遇”,一眼眸,一舉手,一句話,人與人的相識其實真的很簡單,上演了人間無數解不開的愛恨情怨。
生命的精彩和無奈就是誰也不能知道未來會發生什么,未知的歲月要和那些人糾纏在一起,演繹一段怎樣的快樂或者悲愁。
“樓上的那個傻孩子死了”,老公回家,徐徐地說。
“病不好了?”
“不是,他爺爺病了,住院,那孩子就不吃不喝,熬了幾天,就死了”。心底悠忽一顫。
對那個從沒見過面的孩子我說不上有什么感覺,但,人性的某些東西,卻讓我一直一直把和這個孩子相關的點點存貯在記憶的一隅,難以拋卻。
說“傻”,是因為他是先天性腦癱兒,出生初醫生就宣判了這個殘酷。一個從母體辛苦孕育的生命,拋卻的難舍可以想象,關于“留”與“棄”的決定絕對是一個艱難。據說當時的情景是:爸爸媽媽是“棄”,爺爺奶奶是“留”。爭執到極點時,爺爺對著那個孩子說了一句:“娃兒,如果我們有緣,你就眨一眨眼;如果無緣,你就只能去了。”奇怪也奇妙的是:爺爺對著孩子說完那句話,那個襁褓中的、被宣判智商死亡的嬰兒果真就眨了一下眼睛,而那個感性的或者說被感動的爺爺就那樣大手一揮,語出如山:“留,你們不養我養。”
有人說,那眨眼純粹是生理的自然反應。
我想說,那是可憐的孩子在乞求生命。
有人說,留下他是因為他是個男孩。
我想說,留下他是因為他是個生命。
而留下孩子后的序曲是:孩子的媽媽不愿意承擔這個負擔,或者說不愿意面對這個傷心,離丈夫離兒子離婚自顧而去。孩子的爸爸因為智殘孩子的影響或者因為什么道不清的原因去年才再婚。而那個孩子,就一直由爺爺奶奶照顧,在他年及十三歲、在爺爺生病住院離他而去的日子,不食不語,自動棄命而去。
面對這個故事,我無言。但我知道絲絲感動存乎于也游弋于意識里。他不是周舟,雖智殘但仍可以陶醉在自己的音樂世界,他不是趙森,有充滿愛心的父母而被培育成特奧會世界保齡球冠軍,他短暫的生命無色無味,童年的歡笑和游戲不屬于他,少年的追求和煩惱也不屬于他,生命的五彩繽紛不屬于他,但他仍然能感知到最親他的那個人不在了,于是決絕地離去離去。
胸中有小小的火焰在跳,憐憫?嘆息?感動?難以言清。但一些靈魂的東西、一些還可以溫暖生命的東西在我心底流淌。為了這個,我愿意相信這個世界一定有真誠有美好讓我虔誠地活著。就讓我向著弱小、面對人性,致以生命無言的尊重!
一切能存在的必然有它存在的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