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桐紫花開
泡桐看似隨意地在進村子正門的臺階前的小路上一溜排開,挺拔筆直,五棵成行。村子是一個明清時期的古村落,進村的路設計地有些曲折,或許村落的設計者有曲徑通幽的深意。不管是啥意思,一般客人進村是很少走這條路的,她要繞一個大圈子才能進正門。其實村子有著2個耳門,還有一些偏門。平常大家就走這些偏門或耳門,不是重大節日或什么盛世,客人也是走這些耳門或偏門的。
其實村落藏在一個山背后,正如其名,村子叫著竹山背,所以進村必須爬上山背,然后沿著山脊走上半圈,下坡是臺階,走上二十九級臺階,就有一條進偏門的路,可是要進正門,還的繼續下臺階,大約10來級,由于歲月變化,這些麻石不見了,只是碎石鋪就。是一條斜徑,路的里邊是一道青石壘就的墻,路外面是幾丘菜圃,在菜圃的上邊是一溜泡桐,間隔5米左右,肯定是今人種植的,很有規律性的。
泡桐這種植物屬于速生植物,長得過于快,不太為古人所喜歡。村子的東邊有2株香樟,需要數人合抱,樹冠巨大,綠影負壓數十米,現在還有1株遺存。村背的路口有2株楓樹,樹高十多米,在一片竹林若如鶴立雞群,特別是秋天,兩團紅火的葉在郁郁蔥蔥的竹林中,更外耀眼,或許這是村落建設者有意設計的地標。
泡桐有一個姊妹樹,頗為古人喜愛,那就是梧桐樹?!对娊洝ご笱拧ぞ戆ⅰ分羞实剑骸傍P凰鳴矣,于彼高崗。梧桐生矣,于彼朝陽”。莊子在《秋水》中也說道:“夫鹓鶵發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鹓鶵是指鳳凰,它生在南海,而要飛到北海,只有梧桐才是它的棲身之處??梢娢嗤湓诠糯嵌嗝锤哔F的,可是一字之差,他們的區別就很大了。古人幾乎沒有關于泡桐的呤詩。泡桐主要生長在南方,不太耐寒,沒有“梅花香自苦寒來”的品行,估計不被南方的詩人墨客喜愛,自然就沒有什么呤哦。老百姓也會隨俗這種流風,那些高大上的植物自然也會種植在庭院。
泡桐雖然在村子的路口看似有著迎賓的姿勢,但因其不具有那種優勢,自然也不會被先人載在這里作為觀賞性植物。特別是作為正門的必經之路,更加會考慮這個問題。不被古人看好的植物,自然不能等大雅之堂,否則可能被外人看輕。今人并不講究這些,何況那些久遠的詩書禮樂。載幾棵泡桐,既可以美化環境,又可以作為經濟林,何樂而不為呢?
站在村子的禾坪上,其實就是進村子正門口的院子,眺望那幾株泡桐,紫花正開,若如喇叭一串串,又像小燈籠疊疊相掛,一陣風出來,若如鈴鐺飛舞,徐徐而下,落在菜圃里和不遠處池塘。葬花的姑娘傷感的是桃花零落,其實泡桐花也是一樣的,只不過是其高大的外形,掩蓋了其嬌弱的一面。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也是花開花落的時候。有的為春天蓬勃而生出生機,有的因春去而傷情,看著泡桐的紫色花,是一份紫色的心境,暖暖春意。雖然每年只有清明這個節日在村子里呆的時間的久一點,還要去山里看看祖先的墓塋,既是一份懷念,也是一份家的牽掛。與村里的兄弟聊起,村落正在一天一天頹廢,墻禿了,瓦佚了,窗欞起了蛛網,大門正在被蟲兒咬噬。可忙碌的后輩們也一天天走了出去,那里有時間去打理她。百年村落就這樣堙沒在時間的灰塵里嗎?他們說不,與其到遠方去看風景與詩,不如多回回老家,看看這青磚青瓦,其實詩就在每一塊磚里,還有那盛開的泡桐花。
(編輯:作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