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為感受幸福是件困難的事,然而經過與一位不知名的“另類”老太太的遭遇使我更加明白,幸福其實很簡單,關鍵在于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
那是一個周一的早晨,我從鄉下乘坐公交車進城上班,中途上來一位中等身材、干凈利落的老太太,她性格開朗,屬于“見面熟”的那種,一落座便大腔大口地與人交談,吸引了乘客的目光。或許她與售票員相識,她們討論起一種叫作“米米蒿(麥蒿)”的野草籽榨的油來,說這種油不但好吃,還能降低血脂和膽固醇,治療高血壓,都是網上可查的。老太太說她那里還有百十來斤,分別用5升的油桶裝著,誰需要可以記著電話回頭跟她聯系,價錢隨便給。
而接下來老太太與乘客間的另一番對話更讓我驚訝。“榨恁多油得多少蒿草籽呀,你咋弄來的?”“麥收前那段時間,我帶著干糧、拿把鐮刀,拉著架子車到附近村子的果園、荒坡地去割米米蒿,拉回來曬干了再用桑杈敲,一共收了800多斤籽,榨了300多斤油,大部分都送親戚啦!”米米蒿作為一種越冬雜草,麥收前種子成熟。和畝產200來斤油菜籽相比,米米蒿結莢稀疏、籽粒更小,收獲800斤草籽該得花費多大功夫啊。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我正挖空心思猜測老太太的身份,她又出人意料地自我介紹起來。我這才知道,老太太今年63歲,和老伴兒同是鄉村退休教師,兩人每月退休工資加起來五六千元。兒子研究生畢業在上海參加工作,買了房子結了婚,一直打電話催他們去上海生活。可她說啥不愿意到大都市受“洋罪”,更舍不了鄉下的生活,整天忙忙碌碌閑不著:麥季兒拿個布袋兒到收割機收獲的田間拾麥穗,秋口兒背著鐵耙到拖拉機犁過的地里溜紅薯;興趣來了晚上還跟村上的姑娘媳婦兒一起跳跳廣場舞......她現在耳不聾眼不花,身體倍兒棒,幸福得讓身邊人“眼紅”。
我的腦海里忽然迸現出25年前的一幅畫面來。那年春季,我趁參加全國高等自學考試的間隙走進許昌西湖公園,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一位推輪椅的老伯引起我的注意。老伯身材魁梧、精神矍鑠,輪椅上坐著的老太太手里拿一個旋轉的風車,臉上充滿孩童般的笑容,老伯不時彎腰在老伴兒耳邊說些什么,兩人一齊發出爽朗的笑聲,惹來眾人羨慕的目光。不用說,這是一對經歷磨難生活中卻又充滿陽光的夫妻,彼此的陪伴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認識的一位文友,在鄉下經營一家農資店。無論春夏秋冬,他每天早起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打開電腦把對現實生活的感悟變成文字保存下來,然后才開門做生意。他心中懷揣一個作家夢,像對待襁褓中的嬰兒一樣精心呵護日積月累的文字,生活得快樂而充實。
有位熟識的同鄉,幾年前生了一場病,痊愈后,他幾乎每天早起鍛煉身體,工作之余結伴“驢友”寄情山水,更熱衷于民俗攝影陶情怡性。他牽頭組建“微信群”,和微友們探討人生,朋友圈總被他發送的“心靈雞湯”刷屏,心態越來越好,體格越來越壯,50多歲迎來人生的“第二個春天”。那場病痛使他因禍得福——積極的心態和健康的身體使他的人生更有意義。
看來,幸福沒有絕對的答案,每個人的生活經歷、人生體驗不同,對幸福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只要心靈有所滿足、有所慰藉,活著就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上一篇: 《爨緣》與我有緣——讀《爨緣——知名作家曲靖行》有感
下一篇: 馬龍沈家山,櫻花凋零亦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