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寫三位黔陽縣縣長及對聯故事
寒水古樸
在黔陽縣的歷史中,我查閱典籍有兩位縣官的名字中有”甸”字。
一是清代道光十七年的黔陽知縣龍光甸。他是廣西桂林人。道光十九年即1839年與其子龍啟瑞(狀元)、教諭黃本驥重修芙蓉樓,十年后即1849年進京引見后,在歸途中因病去世。生前詩作多首,但存世不多,著名的當屬《芙蓉樓落成懷古》。其間有8則對聯故事,特寫如下。
話說龍光甸父子二人在路上,夜晚宿船上無事,便作對聯聊之,兩人話聯離不開重修的千古工程芙蓉樓。
(一)
龍光甸出上聯:危樓直與名山古,
龍啟瑞對下聯:寒雨曾經別路長。
(二)
龍啟瑞出上聯:華表可能歸白鶴,
龍光甸對下聯:劫灰猶未化紅羊。
(三)
龍父:名同楚澤三閭重;
龍子:花比河陽一縣妍。
(四)
子:蠻女乞詩書錦字;
父:蒼頭拾葉佐炊煙。
(五)
父:天涯何處無芳草;
子:明月依然照素秋。
(六)
父:凝碧暮山懷遠夢;
子:流丹飛閣快添修。
(七)
父:百里云山渾似舊;
子:四時花草不成空。
(八)
父:敢將身寄風塵外;
子:幸免形勞案牘中。
以上八聯現均在《芙蓉樓落成懷古》四首律詩之中。據說是教諭黃本驥記錄而留,后在慶祝芙蓉樓落成大典時特選登其中兩副對聯,筆者分析應是(一)和(六)聯。
二是解放后九十年代的黔陽縣人民政府縣長米慶甸(任期是1993年1月一1996年2月),他是辰溪縣人,筆者與其曾有多次交往,是一位健談有才、性格開朗、雷厲風行、敢說敢干的領導。他是解放后黔陽縣歷史上第19位縣長,在他被選上縣長時黔陽民間曾留下”不要金錢要大米”的戲談。至于何故,筆者在部門工作不知原委。
三是黔陽縣最后一任縣長即解放后黔陽縣人民政府第20任縣長嚴謀標(任期是1996年2月至1997年12月),他也是新洪江市第一任市長,如今早已退休,每天清晨在公園晨練散步,我也與他天天在路上見面問候中:
嚴市長,您早!
早啊,小周你也早!
因為他當縣市長時,我在縣市委辦公室當秘書!后新洪江市政大樓和家屬樓竣工時,也曾釆用了我寫的兩副對聯:
(一)為行政中心家屬樓奠基慶典聯
五溪新明珠匠心巧手立千秋偉業;
懷化后花園博古納今足萬代安居。
(二)汽球豎聯
龍標古城傳萬代;
五溪明珠譽千秋。
與八哥之緣
社區小鳥很多,前不久有一白頭翁之幼兒飛來陽臺外歇息。今天上午從公園晨練回家在花壇里有一八哥之幼鳥,剛在學飛。我隨手一捉,鳥兒不跑,它似乎知道我不會傷害它,只是一手提立,一手按快門照相時,它張開黃嘴,直咬手機,叫聲凄厲,很是害羞和惱火。
我也只拍了13張照片,又把它放在草叢里,它低著頭賣乖很不肯飛,只好吹了一聲鳥叫,它的父母飛來,只見一張翅膀,飛向了桂花樹。
與八哥親近,一下子想起了我的天佑登山隊隊長八哥的網名了,下周要歸隊了!
與網名也叫八哥的隊長一起上涼山!
難怪今天能捉到鳥。一想起當年打禾時捉禾雞,是它藏著頭身子在外啊,俗語曰:禾雞棒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