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夢回軍營
每年的八一建軍節(jié)來臨時,離得遠的戰(zhàn)友們相互之間都會打個電話問候一聲,或者通過微信送來節(jié)日的祝福;而離得相對較近的兄弟們,則三五成群招朋引伴,選擇一個地方無論鄉(xiāng)下抑或鬧市,坐在一起聚一聚,聊一聊,一壺老酒,一聲兄弟,重拾當兵時的那段青蔥歲月,一起回憶那段美好的軍旅生活。驀然回首,已散落下一地芳華。
八一建軍節(jié),對我們軍人來說,無論是現(xiàn)役軍人還是我們這些脫下軍裝的老兵,都是一個特殊的節(jié)日,一輩子難以忘卻的節(jié)日。軍裝雖已脫下,但是骨子里流動的還是當兵時的熱血;激情雖已不在,但報效祖國服務人民的思想依然在我心中。沖鋒的號角不停地在耳邊回響……
時光如白駒過隙,轉(zhuǎn)瞬即逝。我在部隊服役整十七年后,伴隨著部隊軍事改革的浪潮,我戀戀不舍得脫下這身軍裝,轉(zhuǎn)業(yè)回到地方。轉(zhuǎn)眼之間,仿佛還在昨天,十個春夏秋冬已拋在了歷史的車輪后邊,只留下一道道難以磨滅的印記。十年來,經(jīng)常在夢中,一次次回到軍營,體味在部隊期間與戰(zhàn)友們摸爬滾打抓訓練,與兄弟們嬉笑戲耍參加集體活動,常常從睡夢中笑醒,那種刻骨銘心的記憶是我人生當中最美的風景。回憶將我的思緒帶回到1992年的那個冬季,那時的我風華正茂、熱血沸騰,在“好男兒當兵去”保家衛(wèi)國的思想指引下,我從膠東半島的一個小山村,應征入伍來到浙江金華空軍某部新兵訓練團一個小山頭。原以為會從北方農(nóng)村來到南方都市,能夠長長見識,開闊一下視野,沒想到卻被關在一個封閉式的山坡軍營中,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原以為來到南方天氣會溫暖一些,沒想到這邊的氣候卻是又冷又潮濕,北方的親人們冰雪紛紛,我們卻在南方的陰雨中體驗著霏霏細雨;來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戰(zhàn)友們相聚在這里。一個不大的房間里上上下下滿滿地擠了十八個人,這里沒有我們北方房間里的暖氣或者是煤爐,木床板上一層薄薄的褥子,晚上睡覺時穿著衣服鉆進被窩里凍得人還直打哆嗦,好半天也暖和不過來;北方的包子和饅頭不見了,取而代之是一天三頓大米飯。飲食不習慣,水土不服,是我們北方兵來到南方的第一道坎;從那以后,從早到晚,不是軍事業(yè)務訓練,就是隊列訓練,每天過的是“三點一線”枯燥乏味的軍事化管理生活。有的時候白天訓練,晚上還要站崗放哨;其他的軍兵種新兵連訓練是三個月的時間,而我們卻在這艱苦的歲月里渡過了八個月的漫長時光。正是這段辛苦經(jīng)歷,為我在部隊的成長進步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從那以后,“以苦為樂、以連為家”的堅定信念支撐著我一步步走向成功。
新兵連的訓練結(jié)束以后,我被分到作戰(zhàn)預備梯隊,主動向部隊政治機關請纓,到基層去,到艱苦的地方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我先后來到高山和邊防海島一線艱苦連隊鍛煉自己,磨練人生。屈指算來,十七年的軍旅生涯,我先后有近十年的時間工作在艱苦連隊的環(huán)境中,為部隊的現(xiàn)代化建設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后來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我考上了軍事院校,畢業(yè)以后提拔為軍隊干部。當戰(zhàn)士期間,連年被評為優(yōu)秀士兵;進入機關工作以后,多次被評為優(yōu)秀機關干部,獲得三等功二次;任連隊主官期間,把一個多年與先進無緣的連隊,帶入到先進連隊的行列,記載入連隊光榮冊的歷史中。這些成績?nèi)〉玫谋澈螅靡嬗谀嵌纹D苦歲月給我?guī)淼呢S收和喜悅。《孟子·告子下》中有這樣一段發(fā)人深省的語句:“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可見,吃苦,也是一種資本。
幾回夢中,再回軍營。記憶中昔日低矮的“干打壘”石頭房,已變成了新建設的三層樓房,唯有食堂門外的那棵胳膊粗細的柳樹,已長成二人環(huán)抱的參天大樹;訓練場上,虎虎生威,殺聲震天的訓練場面,一個個陌生的面孔卻不見以前熟悉的面容;走進營房里,不變的是潔白床鋪上疊成“豆腐塊”的綠軍被,床鋪下擺成一條線的各種式樣的鞋子,仍然是那么熟悉,那么親切……有戰(zhàn)友的牽掛,讓我忘卻了平時工作的繁忙和緊張;有軍營的地方,就是我心中景色最漂亮的地方。
(謹以此文獻給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周年紀念)
作者:王兆江 單位:招遠市國土資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