嘀嗒嘀嗒幾聲,打開微信,是幾宗宅基地安置面積認定資料的圖片,看看窗外,暮色已彌漫,還下著雨。我知道,同事們還在村里工作,不知道又要到幾點才能回家。
我來到電腦旁,把圖片資料傳輸到優盤里,這是這個村第264宗宅基地,之前拆遷的2個村的資料已經整理完畢,這是第3個村的,還剩下部分有特殊情況或特殊要求的村民沒有選擇安置方式。同事們在村委會的辦事大廳和他們溝通,幫他們解決問題,計算安置房面積和補償明細金額。而我,不久前也在現場,經歷了之前2個村的拆遷工作。
那是一個飄雪的日子,我們國土分局部分精干力量參加了一個簡短的培訓會。會后按照分工,我負責興福街道辦事處Y村的國土組,在這里展開了G地塊的拆遷工作。剛經過政策培訓的群眾懷揣著滿腹的疑問涌向村委會,按照指揮部工作部署,我們先做3天政策解釋工作,同時對于沒有辦理過集體土地使用證的宅基地進行實地測量,公示面積和權屬。天氣雖冷,但群眾的熱情很高。我將群眾咨詢的問題一一記錄,并做了耐心解釋。隨即,將記錄的問題分類整理,在工作群上與領導和同事們交流,大家都把我記錄的問題作為典型案例來交流工作經驗。很快,我們就能針對群眾的實際情況嫻熟地運用和講解政策了。大多數的群眾非常支持我們的工作,對拆遷政策很滿意。但畢竟有少數村民的情況特殊,一遇到拆遷,復雜的矛盾就暴露出來。
有一戶村民,男子離異再婚,前妻戶口因無處所落戶而未遷出,前后家庭分別有已婚子女,總計宅基兩處,使用權分別歸屬男子和其已逝父親,實際居住人分別是男子與前妻兒子的家庭和男子再婚后家庭。這個復雜的家庭幾次全員坐下來商量,都沒能達成共識,男子一臉愁容地來到辦事大廳,請求我們國土組的工作人員幫他解開這道利益糾葛的難題。如何運用拆遷政策來達到這一家各方的滿意呢?我們請來為解決拆遷工作法律難題而專門聘請的律師,跟他交流相關家庭財產分割法律和這次拆遷安置政策的條款,最終幫助這個家庭拿出各方滿意的方案,律師協同出具了法律文書,村委會做了見證。成功協助這個家庭破解了政策瓶頸,得到了滿意的安置補償。男子臉上的愁容終于煙消云散,忍不住笑意,向我們表達感激之情。我們也由衷地為他高興。
為了鼓勵群眾早日簽約,指揮部設置了簽約獎勵時限,而恰逢圣誕節。臨近時限,群眾簽約特別集中,同志們連續作戰,直至圣誕節夜里十二點。由于群眾集中,有的辦理不完,有的問題復雜解決不完。同志們誰也不肯離開,仿佛群眾的事辦不完損失的是自己的獎金。當整個村莊淹沒在寂靜里的時候,已是凌晨3點半了,國土組的同事們才感覺到疲憊已經侵襲到身體最后一個細胞,各自趕忙回家。
十天功夫,一個村莊所有的群眾都順利簽約,等待著安置房的開工建設,期待著自己的土地即將發生的歷史性巨變。就這樣,我們的同志已經進入了第3個拆遷村莊的簽約收尾階段,而我已從一線轉到后方,進行簽約資料的檔案整理和復核。隨著我們工作人員的經驗積累,后面較大的村情況也更為復雜。工作難度并沒有讓同事們產生畏難情緒,而是更加熱情積極,因為,大家看到的都是群眾即將過上的幸福生活,和這一方土地上即將發生的美好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