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身在城市,在國土部門工作,說起與地球母親的故事更多的記憶還是停留在童年及少年時期。
對于農田、耕地我們要始終以一種虔誠的心去膜拜,感謝大地母親無私的饋贈,使我們世代繁衍棲息。小時候常聽的一句話是“手里有糧、心里不慌”,每到夏天收小麥的時候學校會放忙假,那時候家里人多地少,還要給政府和學校交公糧,剩下的糧食緊緊巴巴,每年都是青黃不接,為了給家里多弄一點糧食,我和弟便要去拾麥穗,每天早上天麻麻亮就起床,提著擔籠、拿著蛇皮袋子就出發了,早飯辣子加饃或者饃就生西紅柿就解決了,要是再來一袋果汁(一毛錢一袋)就是豪華套餐了,拾麥穗的時候,麥茬把手扎的很疼,扎破出血都顧不上,一溜挨著一溜拾,埋著頭不說話,心里較著勁,看誰拾得多、拾得快,一晌的收獲是半袋子加一擔籠,頂著烈日,背著十幾斤重的麥穗往回拖,雖然頭上冒著汗,手上刺著傷,累并快樂著。糧食安全對一個家庭、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我們國土鐵軍的首要職責就是保護基本農田,18億畝基本農田紅線不能破。
印象最深的還有我婆家門口的那一口水井,那口井原來是對門的富農給自己家打的吃水井,生產隊那會兒成了集體財產,后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了以后,我們家以五百塊錢買下了這口水井,供半個村的人吃水。每天放學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跑到水龍頭下灌個飽,不論春夏秋冬,都是如此,井水冬溫夏涼,甘之如飴。近期得知由于化肥和農藥的濫用,嚴重污染了家鄉的地下水,我的心靈為之一振、又痛徹心扉,再也喝不到我那甘甜的井水了,我想為之吶喊、為之反抗。村里從更遠的地方引來了河水,撒上漂白粉才能正常做飯,那甘甜的井水成了我永恒的記憶。水是不可再生資源,一旦枯竭了、污染了,我們還能生存嗎?水資源監測和監管是我們國土鐵軍面臨的迫在眉睫的問題,保護水資源時不我待。
鄉音不改鄉情悠,現在回鄉的次數也少了,但是對家鄉的熱愛依然深沉,那種對土地的依戀來自于童年的記憶和扎根在心底的家的味道,只希望大家能珍惜地球母親的饋贈,不要讓她傷痕累累、讓她哭泣,懷著感恩的心享受這一切,當我們無情透支的時候,土壤污染、水污染也會讓人類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