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竹筍
歐陽月亮
說起竹筍,口水不自覺地往外流。仿佛嘴里有種絲絲苦澀,絲絲甘甜的感覺……若餐桌上有如此山珍野味,盤中添生色,饑渴增食欲,斟幾杯小酒,慢慢咀嚼品嘗,口感上爽脆可口,味覺上略帶甘甜而不酸,苦澀清淡而不咸,絕對是一道清熱解暑,瘦身養顏的好菜。
春江水暖,山花爛漫,土里懷孕的竹根一陣陣胎動,撐破土層,探出腦袋,毛茸茸的竹殼,裹了一層層外衣,每撥一節身高就脫一件外殼,直至長成枝繁葉茂,清風送爽。
毛竹高風亮節,山竹細長青秀。
贛南的翠竹漫山遍野,一片片綠油油,一條條滑溜溜,細小苗條,青翠欲滴。在這片肥沃的紅土地上,除了松樹、杉樹、雜樹、野草外,就數竹子長得最密集最旺盛的了,豐富的水之源,清新的自然空氣。
生竹筍脫胎換骨,白皮嫩肉,實在討人喜歡。
干竹筍人間煙火,皮開肉綻,絕對令人回味。
記得小時候,家里缺少糧食,唯有到地里挖些野菜,山上挖幾個竹筍炒熟充饑。每到寒冬臘月就挖冬筍,清明時節就拔春筍。說來也怪,經過冬天鋤地松土,尋根挖筍,來年的春筍長得特別的粗壯,也十分的茂盛,精神抖擻,英姿颯爽,亭亭玉立,直指云霄。
挖竹筍也要講究時間和技巧,挖早了毛竹根沒懷胎胚芽,一般在臘月下旬至初春,順根挖筍,或等待地面隆起,靜觀其變,見裂縫尋筍準確率百分之百。農村人的說法,沒出土的竹筍稱之為冬筍,出土后見光的竹筍稱之為春筍。
春筍在身高一尺之內采摘,肉質比較鮮嫩,去殼后可制作美味菜肴。生竹筍,切片后用溫熱水煮上幾分鐘,約二三分熟,用涼水浸泡,去掉野腥物質,配些姜、蔥(蒜)、辣椒、肉片爆炒,吃起來清脆爽口;或配酸菜、五花肉炒竹筍,時間越長越有味道,品嘗絲絲苦澀,絲絲甘甜的口感;或配龍骨、青豆煲湯,清熱消暑,瘦身養顏。
筍干,有的用太陽晾曬,晶瑩剔透,有的用火爐烘干,其肉質吸取了天地的靈氣,融入了人間煙火。筍干用水泡軟,撕條,也可切片,配上肥豬肉燜竹筍,嚼勁十足,回味無窮。
我喜歡家鄉的翠竹,與世無爭,抗旱耐寒,生機勃勃,一片蔥蘢;我更喜歡家鄉的竹筍,苦盡甘來,百毒不侵,清熱養顏,延年益壽。
2018.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