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清紀事
周明軍
家鄉美,
美在山水,
美在人文,
美在血脈,
美在歷史。
——作者題記
(一)
今年3月31日在白竹坡給太太婆(爺爺的母親)唐香玉掛清后,在回家的土質公路邊看到了一個小小的土地廟(見圖片1),作為一位國土資源人,油然而生對土地的敬意,在機構改革中已改名為自然資源部門將行使管理土地之職能,但土地永遠是我們生存的根本和基礎,誰也無法離開珍貴的土地。所以,我又說說土地公公的傳說和故事。
在我們鄉村里,每一個節氣的到來,古人們都要先敬神。天地間與人分不開的神就是天地之神,在我國上古神話中有盤古化生萬物,盤古以肌肉化成田土,用血液滋潤土地。后來又出現了后土,后土是傳說里共工氏的兒子。因為共工氏統治天下時,他的兒子能夠平治九州的土地。這樣后土就有了憑其尊貴和功勞享受廟宇的資本。鄉下敬奉土地神是有專門的神龕和牌位,在溆浦縣陽雀坡我見到在大門左邊離地一米多高的墻上有一空匣,內有點燈燒香的器具,即為土地神位。拜祭地神與天神應是對應的,天地合稱為"皇天后土”,其實鄉下老百姓敬神是護佑來年風調雨順,生活美滿幸福充滿希望。
土地廟里的土地神,在神話傳說中是最小的神,寓意官職級別也是最低的,但因其直接掌管人民的口糧而顯得崗位極其重要,在《西游記》或《封神榜》中,被譽為土地神的”土行孫”可以說是土地公公的化身,更是武功高強的菩薩。由此,我想起多年前讀書時讀到個關于土地公公的故事一一
山前山后各有一土地廟,而山前廟熱鬧山后廟冷清。于是,山后土地公公來到山前土地廟里抱怨,正好山前土地公公要出門會友,便委托山后土地公公代理幾天,以便得些香火供品。山前土地前腳走便來一人祭祀,請土地刮一陣順風,明天他要行船。接著又來一人,請土地公公明天千萬不要刮風,他的梨子樹正在花季。還沒等土地公公決定又來一老頭祭祀求雨,他要種田,后又來一老婆婆要曬姜。山后土地公公實在是沒有工作經驗,急請山前土地公公回來定奪,山前土地公公告訴他:
刮風順河走,躲過梨樹溝。
黑夜把雨降,白天曬干姜。
如今常有人說,你們國土局是個好單位,是土地公公。還有人說,現在的一些官員都是一方土地神,有山前土地公公的工作經驗和民生情懷的雖占大多數,但也有山后土地公公的不足和眼紅者不乏其數。對此,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我是堅決擁護和支持自然資源部的機構改革正確決策的了!
(二)
今年3月31日在奶奶墳上掛清時,在墳邊挖出了七根筍。我對安江來的表叔姑姑們說,這是奶奶送給你們的禮物啊!正好你們一行七人,不多不少,一人一根!真巧啊。大家哈哈哈大笑!我當即誦詩一首:《贊竹筍》
竹筍破土生,犬年好收成。
待到來年春,青山早成林。
同時,我在手機上又找出13年前我寫的《兩根竹筍》一文緬懷我的奶奶,寄托我永遠的哀思!原文是這樣寫的:
2005年3月27日,我和父親給先人掛清。父親在奶奶墳邊挖出了兩根竹筍。
父親說,城里筍少,要我帶走。
我很高興,要是到奶奶墳上來早了,筍還沒生出,發現不了;要是來遲了,筍也早被人家挖走了。
在家里吃晚飯時,母親笑著說,也許是你奶奶送給你的禮物吧。
真想不到,我的奶奶在去世五年后還送我這可口的竹筍,我雙手合十,站在奶奶的像前,低頭沉思。
奶奶在世時,一生勤勞善良,關愛他人,深受大家的敬佩和愛戴,我也一直在奶奶的呵護中成長。
記得每次姑姑們送給她的東西,如柑桔或蘋果,她總舍不得吃,我 那時也很餓,吃起來狼吞虎咽,她笑哈哈的說,慢點慢點。有時僅一兩個,奶奶就用刀分成幾份,可分到最后,我說,奶奶,你只分成我們小孩的這幾分,你自己的呢?奶奶說,奶奶沒文化,分不好,奶奶也不想吃,你們吃啊!
有次奶奶到我的學校來看我,給我帶來了幾塊錢,還給我帶來了愛吃的筍子炒臘肉,青椒炒黃豆,我送她出校門時,她還在語重心長地說,要我好好念書,考上大學,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我還算爭氣,考上了學校,參加了工作,還光榮地加入了黨組織,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
因為工作忙,我很少回家,直到奶奶去世時,我也沒能看到她最后一眼,我心內疚,感到非常對不起她老人家。在她的靈堂前,我淚如雨下,久跪不起,父母勸慰我說,你在奶奶面前是個有孝心的人,她也不怪你的,你是為了工作才趕不上奶奶最后一眼的,我們都是不怪你的啊……
奶奶的墳墓是葬在一小片竹林邊,半年后,我在組織和領導的信任下,調到一個竹林密布的瑤族鄉工作,一看到竹子,我就會想起我慈愛的奶奶。
奶奶去世后三年,我沒有回老家掛清,去年清明前夕,我才第一次上墳掛清。今年是第二次,提著兩根肥嫩的竹筍,我想,也許奶奶是用竹筍的根數來記載我回家掛清的次數吧!不知九泉之下的奶奶,您過得還好嗎?
感謝奶奶,愿天下的所有奶奶都平安幸福……
(三)
記得那年3月25日,回家鄉掛清。26日上午在綢樹腳周正的家門前的一墳掛清時,出來小孩和大人七、八個。
我和三叔叔四叔叔燒完冥紙,放響鞭炮時,我就把供品,一塑料袋圓餅子發放給圍觀的群眾。
我沒有清點人數,就說,先發小孩。每人四個吧。
當發完給小孩的餅子后,我看了袋子里的餅子不多了,就說,大人就人平發三個,少了就不要見怪哦。
幾個婦女笑著說,沒關系啊。
一人三個,當發到最后一人時,袋子里正好不多也不少的只有三個了。
我說:怎么這么巧啊?
大家哈哈大笑,天下的巧事就是這樣產生的了。
記得前些年和父親在這座墳掛清時,父親還說了這么個故事:
這座墳里埋葬的是一位祖先,據說她當年還沒有出嫁就死了。死后就埋葬在這里。
由于她沒有結婚,沒有子女,她就每天化身出來,站在墳邊,大聲的喊:
誰是我的崽啊?誰是我的崽啊?
不知過了多久,一天,一個瘋瘋癲癲的男子路過時,正好聽到了“誰是我的崽啊?”,于是,他就大聲的應答:“我是你的崽啊。”!“我是你的崽啊。”!
隨即,那女的就不見了。
男子愣了一下,思維隨即正常,不再瘋瘋癲癲。頭腦清醒的他想起了自己,也終于找到了自己的家。通過幾年的努力,娶妻生子,家庭幸福。過后,他想到,還是不要忘了自己的救病恩人。每年清明節,他都到那女子墳上掛清。
我問父親,那他的子孫現在怎么就不來掛清了么?
父親沒有回答。
我想,現在來掛清的我們難道就是那瘋瘋癲癲的男人的后代么?那我們自己的真正祖宗,又在哪里啊.
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據說還沒有一個人能完全回答出這三個問題。可是真的不知道,這一路迷迷茫茫地走啊走啊,已經走過了五千年?五萬年?前面還有多遠?五十萬年?五千萬年?……那時,你是誰,我又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