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景象最芳華的時節,一個“分”字就抹平了眾人的擔心和憂慮呢。
這么好的日子才剛剛開頭,會不會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或許這就是擔心和憂慮的理由。其實人們的心理就是如此的奇怪,貪婪的念頭總是多于淡然的心境。試想一下,如果在這個世界上,做什么事情都想由著性子來,豈不是存在于天地之間的人與物都將沒有了遵循的規矩?
春分的意義就是如此的果斷絕決,這一天是一道墻,這一天是一條河,必將時光的日子要好好的捋一捋,順一順,然后繼續朝前走。“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在整個春季的三個月之中,春分節氣既平分了春季,也平分了晝夜,這是指季節的,也隱喻了人生的道理,在這個世界上,任何的事情都不可能一成不變。而春分節氣在天文學上的意義則更顯著,日子的時鐘走到這里,人類生存的這個星球的南北兩半實現了晝夜相等,白天與黑夜達成了平衡。自然界遵循著內在的規律而呈現的均衡與人類社會所追求的尊重生命的人人平等,這中間有沒有冥冥之中的一種關聯呢?
細心人或許已經體察到季節變化的微妙征兆了,春分過后,人們走在大街小巷都多了一份矜持而少了一份匆忙,想起不久前的日子里,怎么白天那么短,黑夜那么長,漫漫長夜似乎總盼不來鮮亮的曙光。春分來了,也將更多的好時光帶來了,從今開始,明媚的日子就會多多的陪伴在身邊了。當然在另一些人的心里,或許就也有了淡淡的心思,這美妙的春天怎么就這么快的過了一半了呢。
想當時,踮著腳尖等呀盼呀,是不是不用多久又要踮著腳尖送春了呢。
傍晚來到一條河畔,一座有水的城市我喜歡。這河床不寬,水流也不急,可它就成了一道風景。每年春天到來時,一河沿的桃花排成了一溜,賽著看誰一樹繁錦,無限明媚。其實討人喜愛的還是垂柳,遠遠望柳,柳條輕拂,像是片片碧綠的彩帶在河面上飄渺,微風吹來,柳絲輕擺,又似翩翩起舞的曼妙女子,顯出萬千柔美的風姿。在人間,低調謙和的人總是讓人喜悅,而自然界也是有著與人相近的特質的,比如柳樹。見到綠柳這樣含蓄優雅的姿態,可以想見,人們的心情該是多么的舒適和愜意。
春分時節,風和日麗,鳥語花香,陽氣上升,晝夜均衡,大自然給我們帶來了勃勃生機和無限綠意。這么好的日子里,還應該做一件事就是來讀讀古詩。忙碌的生活,嘈雜的日子,岑寂的心境,同樣需要擁有一份綠意盎然的心境,那么就來看看古人眼里春天的模樣,品味一番古代詩人在春分節氣中的種種思緒好了,會不會從古人的詩句中感慨于今朝的大美春光,也讓自己的生活充滿了詩情畫意呢。
歐陽修在《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寫到:“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寥寥二十余字,就將美妙的春景勾勒得如此生動有趣,美不勝收。那樣的一幅美景是要閉上眼睛在心里慢慢的揣摩的。豆梅絲柳,日長蝶飛。哦,多么清婉靈秀,多么含蓄質樸,仿佛一下子就將人們帶到了春意融融的時光里,讓人心醉神迷。
“春分雨腳落聲微,柳岸斜風帶客歸,時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綠腰肥。”徐鉉的《春分七絕·蘇醒》,則運用了一種類似于素描的筆法,就像是一幅雖然景色恬淡卻意境悠遠的水墨畫,用素樸真摯的語句寫出了蘇醒后的春天里人與自然的和諧相歸,這樣的意境不就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
崔融在《和宋之問寒食題黃梅臨江驛》寫到:“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見潯陽水,疑是宋家潭。明主閽難叫,孤臣逐未堪。遙思故園陌,桃李正酣酣。”詩里詩外,一個游子的思鄉情懷躍然紙上。春分時節,詩人遙思故園的田間小路還有小路兩旁的桃李芬芳,那種由景而生的纏綿悱惻的思鄉情同樣可以勾引起現代人心中化不掉的那份鄉愁。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一年一度的春天又回來了,可是,在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家呢。王安石的一首《泊船瓜洲》用樸實的語句道出了濃濃的戀鄉之情,春光無限好,更惹思鄉愁,一個“綠”字,還成為了寫作上選詞煉句的經典佳話。
春分,還可以看作生命的一道分水嶺。在感嘆時光如梭的思緒里,在懷念鄉情親情友情的追念中,更明白如何珍惜時光,不在沉迷于風和日麗的享樂中辜負了美好的生命,更不會仰天空嘆而讓生活的琴弦奏不響耕耘的樂章。面對這個世界,時時保持一顆沉靜的心,以自如的淡定和由衷的喜悅來欣賞眼里的美景,以平和的姿態來滋潤自己的心靈,我想是可以從古人的詩句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發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