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的前夜,一場春雨瀟瀟而落,雨中果然有了雷聲。
那時的每年春天,必定有兩只長著黃色羽毛的鳥兒會飛來我家門前的那棵大樹上,那樹叫絨花樹,夏日里的絨花樹枝葉茂盛,就像一把撐開的巨傘密密地擋住了日頭的烘烤,開滿了一樹的絨花就像一朵朵迎空綻放的煙花,花蕊秀長,形狀嬌美,粉中帶紅,淡香彌漫。當然,一年的時光現在才走到驚蟄,絨花樹的閃亮登場還要等上一段日子。驚蟄來到的這段日子,絨花樹還沒長出新葉呢,光禿禿的枝干上就可以清楚地看見兩只鳥兒的模樣。鳥兒比麻雀大許多,又比斑鳩要小些,羽毛特別鮮亮,陽光照在翅膀上會泛出金燦燦的光色,鳥兒的鳴聲清脆響亮,悅耳動聽。望著它們飛來飛去的蹤影,心里總搞不明白它們是從哪兒飛來的。母親說,這叫黃鸝鳥,討人喜歡著哪,天一暖和,黃鸝就飛回來了。
那時我渺小如小樹,黃鸝在我眼里總是高高在上,神秘機靈,傲氣十足,好像從沒見過黃鸝落到地上來,它們總是停落在樹枝高處。絨花樹的葉子漸漸茂密以后,就不容易看見黃鸝的影子了,只是在聽到鳴叫才知道就在樹上呢。
上學了,讀書了,隨著知識的增多,對黃鸝的許多疑惑也漸漸解開了,黃鸝有候鳥的特征,但大多是留鳥。當然,每年春天都會飛來我家的這兩只黃鸝,在不見的日子里是像大雁也去了南方或者就在離我家不遠的某一個地方躲過了一季寒冬的考驗,我自然不能做出肯定的結論,可是無論怎樣,每年春天來了,它們也來了,這就讓一個小男孩能高興上好長一段時間。
后來讀到了白居易的一首詩,就對黃鸝的喜歡又添了幾分。“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新泥”,瞧,這兩句寫得多么美,春天來了,嬌媚艷麗的黃鸝早早飛上了灑滿了陽光的樹叢,用歡快的鳴叫歡呼著春天的到來,它們生怕稍慢一步就趕不上這美妙的時光。一個“早”,一個“爭”,讓我看見了春光的難得,懂得了時光的珍貴,也更加感受到生命的可愛。我家屋檐下,也有燕子的窩呢,不過特別守時的燕子這時還不會飛來,它們這時還在比這更暖和的南方玩耍呢,哦,也許已經正在朝夕趕路向我家飛來了。
在我家的門前還有一棵桃樹和一棵杏樹。關中平原的初春雖說要比南方晚些日子,可桃花耐不住寂寞,滿樹的花苞一天換一個模樣,在枝條上擠得滿滿的,就像站在起跑線上等著發令槍響,爭先恐后賽著看誰先露臉。渭河離我們這里不遠,有的年份會發生春汛,大雨就會不停地下上幾天,這就是人們俗稱的桃花汛。桃花碰上這樣的天氣就倒霉了,本想討好人的,沒承想一場大雨澆了個透心涼。那雨里傳來了陣陣聲響,不刺耳,卻脆得很,響的讓人振奮。“萬物出乎震,震為雷”,古人眼里的雨聲雷響是我眼里的一地花瓣,桃花的一場美夢竟然是紅顏易老的香消玉殞,早上去上學,望著那些早早凋謝的花瓣,心里有一種莫名的滋味。
相比桃花我喜歡杏花。總覺得桃花過艷,脂粉太重。杏花則謙和文靜,恬淡隨和,它總是開在桃花的后面,就像教養很好的淑女,出風頭的事是從不會沾身的,那樣的娉娉裊裊,羞澀清麗,素樸暗香,給人帶來的是舒適優雅的享受。我家的那棵杏樹和絨花樹高矮差不多,根深葉茂,每年都會結出滿滿一樹的杏子,杏子好大,大過核桃,肉厚香甜,杏仁也是甜的。要割麥子了,杏子也就熟了,每天放學回來必定會抓起竹竿揀顏色最黃的打,然后就坐在樹下美美地吃上一頓。
到了驚蟄,小生物們也紛紛從泥土里跑出來了,“是蟄蟲驚而出走矣”。其實,即使沒有雷聲,這些小生物們也是要醒來的,春回大地,天氣轉暖,才是它們告別冬眠,“驚而出走”的真正原因吧。
驚蟄這段日子,我見到最多的有三個小生物,一個是螞蟻,一個是蝌蚪,一個是蠶寶寶。門前石頭縫里,還有樹根下面有螞蟻在爬了,這些螞蟻永遠都是一副急匆匆趕火車的樣子,可是它們很有紀律性,前后隊形總是排得齊齊的,不像人,一到關鍵時刻容易亂套。我時常愛捉弄螞蟻,拿一個衛生球畫個圈把它們圍住,這時候螞蟻就顯得有些慌張,一跑到圈邊就趕緊縮了回去,顯得焦急無奈。可是不一會兒螞蟻就像一支打不散的隊伍,開始奮不顧身圍著圈邊四處尋找可以逃生的突破口,一旦有螞蟻沖出了包圍圈,旁邊的螞蟻就都會跟過去,看似那么渺小柔弱的螞蟻卻是這樣的勇敢。
上學路上要經過一個小池塘,池塘邊上先是三三兩兩浮著幾只指頭蓋大小的蝌蚪,漆黑如墨,擺著細細的尾巴四處游玩,過不了幾天就看見小蝌蚪越來越多了,密密麻麻的在池塘游來游去。一場風雨過后,蝌蚪長的更大了,有的竟可以跑到岸上蹦蹦跳跳了,小蝌蚪已經脫胎換骨成了真正的青蛙王子青蛙王后了,歡快的蛙聲此起彼伏,青蛙媽媽在為它的孩子們高興地唱起了動聽的歌呢。
蠶寶寶是在我的懷抱里來到世上的。小時候特別喜歡養蠶,驚蟄一到,小伙伴們無論男生女生,都耐不住性子準備養蠶了,我當然也不例外。因為這時候榆樹上已經長出嫩嫩的葉芽了,桑葉要比榆葉長得晚,可是我知道蠶寶寶也是喜歡吃榆葉的,當然了,關鍵還是想見蠶寶寶的念想太火急火燎了。母親說不用急,再過上一段日子蠶卵自己就會孵出來的。大人的話如何聽的進去,于是將那片鋪滿了蠶卵的紙用棉花包住,然后解開棉襖扣子再小心翼翼的放進貼身的衣服口袋里,一天不知要拿出來看上多少遍呢,晚上睡覺也要放進被窩,生怕蠶卵冷著凍著。就這樣蠶卵在持續保持的暖和和的溫度下,當然就早早醒來了,它也不是那聲響雷叫醒的,是一個懵懵懂懂的小男孩給它暖醒的。
唉,記憶里的那些往事總是清晰如昨,令人感懷,每每驚蟄節氣到來的時候,那些與我一起相伴的小生靈們就會一一浮現在眼前。
我們的人生啊,是不是就是這樣的一種常態呢,總有一些生活的細節點綴著一路走來的風雨和風景,隨時都會觸動了那顆柔軟的心。永不再來的青蔥歲月,多少刻骨銘心的美好印記,藏在一個男人心中從未丟失的那聲雷鳴,所有在驚蟄曾經發生過的人和事,都讓那對漂亮的黃鸝銜走了嗎?
那對黃鸝還會再飛回我夢中時常出現的那棵絨花樹上嗎?
上一篇: 一世情緣
下一篇: 遇見家鄉晉南羊肉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