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我來到綿竹,站在德陽東方汽輪機廠綿竹漢旺鎮廠區廣場上,眼前的一切是那么熟悉又陌生:維修一新的漢旺鐘樓屹立在廣場中央,旁邊緊挨著一座寫有“四川綿竹清平—漢旺國家地質博物館”的新建筑,這里已經建設成為國家級地震遺址公園。思緒在跳動,10年前的那一幕幕災后場景逐一浮現在我的眼前…….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四川省地質測繪院承擔了災區恢復重建任務,在德陽什邡市、綿竹市迅速開展1:2000比例尺地形圖航測工作。6月10日,乘測繪院領導到災區安排指導工作之際,我也搭車一同前往災區進行現場采訪。
沿著什邡市洛水鎮、湔氐鎮、鎣華鎮、紅白鎮,我們一路走一路查看災后的地形,在每個測繪點安排好工作后,就直接奔向綿竹市遵道鎮、漢旺鎮。沿途的災情使我們的心情十分沉重。所到之處,到處是坍塌損毀的房屋、橋梁、道路。在這些廢墟中,一座座藍色的救災帳篷拔地而起,安置著受災群眾。一切是那么平靜,人們在有次序地忙碌著,進行生活和生產自救。災區人民堅韌不屈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
汽車緩緩開進漢旺鎮,街上人很少,不一會,我們就來到東汽廣場。只見測繪院的小伙子們沒一個閑著跑上跑下不顧疲勞,正在緊張忙碌地進行著GPS測量。廣場上,漢旺鐘樓依然屹立著,指針在2點28分上永遠停下來,記錄下災難來臨的時刻。我舉起相機,以鐘樓為背景,拍下了測繪院職工正在廢墟上測量的珍貴鏡頭。這張照片很快被《中國國土資源報》、《中國測繪報》刊登出來。
當我們來到設在大街上的一個觀測點時,一位滿臉憂傷的年輕男子有些好奇地來到我們身旁看著我們,聽我們交談后,突然傷心的插話道:你們看左前方那棟垮塌的三層樓房,那是我們三兄弟打工掙錢合伙修的家啊,花了幾十萬元,幾年前才建好,可轉眼間就沒了,現在我們無家可歸,只有住在帳篷里,等候政府救助,今后還不知道該怎么辦。看著他那雙通紅的眼睛,我們無不為之動容。是啊,地震帶給漢旺人民的災難是永遠的傷痛。他的焦慮傷心,我們深深理解。
思緒回到眼前,坐上觀光車,一位年輕的導游小姐帶我們走進東汽地震遺址公園里并為我們講解。環顧四周,除東汽大門、辦公大樓基本完好外,其余各類大小建筑全被破壞,特別是東汽生活區,許多宿舍樓被扭曲、震垮。一座老式的水塔孤零零地站立在一座倒塌的樓房邊仿佛在哭泣。不遠處的河灘上,建有一座高大的水壩,這是江蘇省災后幫助重建的。離東汽廠不遠的漢旺鎮街上,損毀也非常嚴重,街道兩旁的樓房幾乎全被震垮,到處是斷壁殘垣,鎮政府也變成了一片廢墟。最慘烈的是鎮幼兒園,幾十個孩子被埋在廢墟里,全鎮上千人永遠停止了呼吸。大地震中,漢旺有80%的房屋被損毀,面積達1.72平方千米,成為極重災區。
在東汽辦公樓前,立著一面鮮艷的紅旗,紅旗上刻著東汽精神:“不怕犧牲,敢于勝利,堅韌不拔,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這24個字激勵東汽人在災后短短的10天里就恢復了生產,破損的廠房里又傳出了機器的轟鳴聲,這是何等的堅強偉大!走進4D影院,我們觀看了地震發生時的場景,心靈被再次洗禮。
如今的漢旺鎮,鐘樓依在,道路寬暢,新房比鄰,綠草成蔭,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與繁榮,漢旺人民已經過上了幸福美好生活。在綿竹地震災區的恢復重建工作中,也不時出現我們地質隊員忙碌的身影。不管是綿竹文家溝特大泥石流的災害治理,還是麓堂山溫泉—九龍山鄉村旅游區的規劃開發,都留下了四川省地礦局集團公司、水文隊、物探隊、成測中心職工的辛勤足跡和汗水。特別是麓堂溫泉的開發,水質經過成測中心嚴格檢驗,確定為具有醫療效果的熱礦泉,為綿竹經濟恢復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過去的傷痕已被抹去。在黨和政府關心下,東汽廠另擇地址建起現代化的新廠房,東汽人早已拋棄傷痛開始了嶄新的生活。原東汽廠及生活區作為工業地震遺址、漢旺鎮部分街道房屋作為城鎮遺址被永久保存下來,政府在此建立起清平—漢旺國家地質公園,并作為防震減災教育基地。
中華民族離不開苦難,苦難使我們更加堅強。百折不撓、奮發圖強、頑強拼搏、是我們的性格。無所畏懼,勇敢面對才能戰勝各種艱險,壯哉漢旺人!壯哉中國魂!!
上一篇: 元宵寄語:愿所有,都在塵世獲得幸福
下一篇: 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