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臘八節,俗稱“臘八”,指農歷臘月初八這一天。從先秦起,臘八節就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創立佛教的日子,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在我們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老人們說,過了今天,就開始過年了。
下午抽空,我直奔成都市內的著名寺廟文殊院去。從昨天起,文殊院連續3天向市民免費贈送臘八粥,聽說每天要送幾萬碗。
冒著寒風細雨,我走進文殊院后門,場面壯觀,散亂的人群在寺院工作人員的指揮下不斷匯入長長的人流。人群邊擺放著幾個“喝臘八粥,結歡喜緣”的活動展板,向人們介紹著臘八粥的歷史。人群中男女老少都有,一位大姐,端著一碗臘八粥一邊吃,一邊又站進人群里,看樣子她還要再吃一碗。
領粥隊伍慢慢向前面移動,旁邊的碑廊中不斷有人拿著一個小塑料碗和小塑料勺出來。想不到,施粥也與時俱進,由原來的大鍋熬粥自己帶碗吃,變成粥碗一起送。沿著碑廊,我走向玉佛殿,路殿兩旁到處都是吃粥的人,或站或坐,各種姿勢都有。兩個年輕姑娘微笑著向我走來,請我為她倆拍一張吃臘八粥的合影。一位父親,右手牽著幼小的女兒,左手端著兩碗粥開心的走出發粥房,要下門口石梯。孩子太小,下石梯時身子不穩,旁邊一位工作人員見狀,急忙上前扶住小女孩的手,將她小心牽下石梯。再瞧旁邊的長廊中,一位大姐左手端著一碗臘八粥,右手拿手機正在自拍,滿臉笑容,感覺十分幸福。
寺院臘八節施粥,在中國已經延續幾千年,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優良傳統。我們中國人,不論身在何處,每到傳統節日,都會自覺按照家鄉的民俗習慣,傳統方式過節。而且,方法各有不同。臘八節,北方人家不光自己煮粥喝,還要吃碧綠的醋蒜、臘八面。南方人則以五谷和果物煮粥供佛后喝。記得小時候,每到臘八節這天,母親都要煮上一鍋粥叫我們喝,并向我們講述一些民間的趣聞,讓我們從小在心里就記住這個傳統節日。就像每年端午節前,母親都要買回粽葉自己親手包粽子一樣。
臘八節喝粥,端午節吃粽子,中秋節品月餅,大年十五吃元宵,這些古老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習俗,如今在我們身上繼續發揚光大,也將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臘八節,喝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臘八粥,真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