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讀到程遠翔校長《深深眷戀的白果初中》一文,才知道白中拆并了,這所建于1968年的白果初中,就這樣走進了歷史的終點,成了人們的回憶。
白果初中屬于原白果人民公社即原白果鄉,白果鄉有著一棵聞名遐邇的600余年的白果樹(即銀杏樹),白果初中的名字和這兩者或許有著深深的淵源吧。
白中坐落在原白果鄉潘吳村民小組,她靜靜地靠在小河灣邊,雖然沒有美麗的風景依托,卻也有著小河流水的韻致,有著清風明月的灑脫,有著夕陽余暉的氤氳,有著朗朗書聲和上下課的鈴聲,成了附近四鄰八鄉一道令人羨慕和敬仰的風景。
我于1973年春就讀于白中,那時候建校才幾年,學校的條件很差,記得我們教室的課桌全部都是土磚砌成長條形桌子,桌面一層厚厚的白色石灰,冬天兩手放在上面,兩肘感覺冰涼。坐的的凳子都是每個學生從家中帶到學校,上下課都是聽哨聲,連個上下課的鈴子都沒有呢。上學的第一年,因為校舍和教室不夠,我們有時被學校安排到白果鄉政府挑紅磚到學校建房,我們這些十幾歲的孩子,挑磚也都不含糊,都盡自己的能力。記得王富裕校長和我們一起挑磚,他一再告誡那些年齡小的同學不要爭強好勝,免得挑多了壓壞了身體,我們也挑些茅草等柴火到學校。最遠的同學離學校有10余華里,中午,部分同學都自帶大米交給食堂里炊事員給做好午飯,午餐大部分老師也在學校就餐。
那時候幾乎沒有什么課外作業,考試也很少,學習很輕松。記得學校門前有張乒乓球桌,課間很多同學都圍著球桌打乒乓球,以三個球決勝負,勝利的一方繼續坐莊,淘汰的一方立馬換人。學校前面河邊的位置有個單杠,右側有個跳遠的沙池子,那是學校開運動會時比賽最多的項目之一。那時雖然物質匱乏,但是我們青春的力量還是洋溢著活力和激情。有一次學校開運動會,由汪忠德老師組織長跑比賽,我還奪得了第三名的成績呢。至于有沒有給我發獎狀,我已經不知道了,如有機會我只好當面請問汪老師了。
1975年我們初中畢業班,開設了學習駕駛和修理手扶拖拉機的課程,為“農業學大寨”培養人才,記得我開拖拉機的時候,汪新民校長的孩子就站在路道邊,我一時心慌起來,也不記得是哪位老師順手把他抱起來,我才得以安全順利的開著拖拉機繞廣場一周,順利的通過了考核。一周的時間,我們都結業了,我清楚的記得,當時的桐城縣機械工業局還給我們發了“手扶拖拉機”駕駛證,只是后來我把那證件不知道丟失在何處,如今只剩下一份懷舊的記憶。記得周思祥同學畢業后,就是利用學到的技能,回家組建了一個村辦拖拉機修理廠。
那時候正是學黃帥反潮流的時候,學校課程不多,我學得最多的應該是歷史知識,當時大胡子校長汪新民先生教我們政治課,天天給我們講儒法斗爭史,讓我們荒蕪的心田,走進了商鞅,走進了孔子,走進了韓非子,也走進了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多年后,我遇到汪新民校長的公子(就是我開拖拉機時路邊站的孩子),還和他談到了這位可敬的老校長,得知斯人已去,讓我們不勝唏噓!
至今我仍然清晰的記得教過我們的老師有汪新民、王禮讓、汪崇善、王富裕、汪忠德、周百懷、周百庚、戴志順、琚詒勝、彭思維等。他們都用自己的青春和熱情,學識和品德詮釋了人民教師為人師表的高尚情操。記得王禮讓老師的數學課講得特別的認真,他的家和我家只隔了三五里,對我特別的關照,經常在課堂上提問我。只可惜那時我們還不懂得知識的重要,更不知道認真學習了。盡管這樣,我的數學成績在各科中還算是最好的。還有那些可親可愛的同學,夏天放學的路上常常到水塘里游泳,我那點游泳技術還是琚有生和汪滿洲教的呢。這些年很多同學盡管沒有見過面,但那青春的容顏,活潑的身姿時不時的會浮現在我的腦海,如琚大松、張承東、張先鋒、江海波、程立功、周思祥、周藕香等等。我記得和熊小歡同學還相互贈過8分錢一本的練習簿這件事。
這是一段青春的歲月,這是一段難忘的時光。那時的懵懂,那時的天真,那時的理想,那時的一切都伴隨著白中在一起,和白中一起成長,而今都成了永久的回憶,那600余年的那白果樹你可記得這些?
我大妹的婆家離白中不到100米,所以在我走上社會以后,才得以有比別人多的機會接近白中,那時的白中還是喧囂的,學校的規模和條件比我讀書時要好很多了,我的幾個妹妹和侄子侄女都在白中求學,他們和我一樣,白中也成了他們人生中一個新的起點。記得1988年前后我在部隊休假回家,到大妹家做客,我又走到了白中,拜望了當時的校長汪崇善先生,聊了一些別后的情形,我只記得對汪校長說過一句話,說自己學無所成,有點愧對白中,有點愧對先生的教誨,汪校長笑著鼓勵了我幾句,具體說的什么,現在我已經很模糊了。
50年的時光,白果中學,培育了幾千幾萬名學子,我無從統計,很多人所從事的行業我也無從知曉,但我相信無論他們走到哪里,都會有白中的記憶,都會有白中的印痕,都會有對白中無盡的思念。
物換星移,人事代謝。白中雖然被拆并了,她的堅韌沉著和純情,就像白果樹一樣,散發著永久而又神秘的清香! 白中的形象永遠的留在了我們的記憶中,那些老師們的音容笑貌,那些同學們的身影,都在我的心靈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白中那勤儉辦學的精神,白中老師們那默默奉獻的品德都將永遠的激勵著我們,在人生的道理上繼續上下求索。
白中,是一代代學子心中的驕傲,是定格在時光中熠熠生輝的坐標,是我們永遠的精神故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