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我準備去坐公交車辦點事,因為不是上班時間,車廂里空空蕩蕩的,我看見有不少空座,就隨意找了個位子坐了下來,并且無意地看了一眼鄰座,發現是一位六十多歲的大媽,她看起來,身體硬朗。她注意到我的目光,不禁對我抱怨著空調車的事情,控訴著個別駕駛員的不恰當行為,我洗耳恭聽,不時應和兩句。不知不覺,我們聊起了家常。她說,她腌的菜,在她所住的小區,成為街坊們爭搶的對象,她對腌菜的火候,把握得恰到好處,我不覺對她精湛的手藝贊不絕口,更遺憾的是沒有和她住在一個小區里,以便能隨時嘗嘗她做的美味佳肴。
話鋒一轉,這位健談的大媽說,她現在坐車是去吃飯,對她的話,我并沒在意,可是她突然對我補充道,吃飯不要錢,我說:“天上掉餡餅,沒有這樣的好事。”她見我不信,連忙說:“我每天中午十一點之前到,那里的人非常客氣,大約有一個多小時的吃飯時間。”正為中飯發愁的我,聽她這么一說,不覺怦然心動,不過,她補充道,全是素菜,管吃飽,并邀請我同往。我問她:“請客的人,為什么這么好客?”她說:“聽人說,是家里長輩留下的一筆善款,專門用來做善事的。”她還說:“我女兒只要有時間,都會去吃的,還有幾站路,就到了。”因我辦事也路過她說的那個地段,如果中途下車,就是少坐兩站路的車程,我不覺有些期待,覺得今天在車上遇到她,挺幸運的。“你看,你看。”她突然急切地指著前面一個穿著環衛工的衣服的人對我說:“她每天都會準時去吃飯,她現在正往那里趕呢。”
車子很快就到達了這位大媽所說的吃飯地點,只是“百聞不如一見”,當我到了這個陌生的地方時,我才發現這里確實是個免費午餐的地方,大媽說的一點不假,但與我想像的大相徑庭,吃飯的以老年人居多,而且因為人多,吃飯還要在餐廳外排隊,房外配有一排椅子,我禁不住好奇,走進餐廳看了一下,原來里間有很多人在吃飯,等他們吃好后,外面的人才能依次進去。迎客的是位佛教界人士,慈眉善目,熱情好客,并微笑地問我是不是第一次來,我發現這里吃飯的人都能高興而來,滿意而歸。看到這里,我與熱情的大媽匆匆告別,她顯得有些局促,雖說我將不會在此停留,但我要為免費午餐點個贊。你看,有這么多老人,不管路途多么遙遠,風雨無阻地相聚這里。據說,她們的免費午餐已經有幾個年頭了,“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這不正是她們的人生寫照嗎?但丁曾說,愛是美德的種子。她們無怨無悔地為這些素不相識的人服務,感覺就像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她們撐起的愛心照亮了這些老人的心,這里就像一個愛心驛站,讓愛的種子播灑在人們的心間。